昨天,我把冷水
泵进桶里,
泼在身上——
在雪国的庭院中洗澡,
郝特尔,一位年长的喇嘛,
在门庭那边观望,
他走过来,抓住一把
我的胸毛
使劲地拽。
他从没见过这样的体毛,
我猜。我伸手去拉他
悬挂的胡须,
直拉得他大叫起来。
我们就这样了解对方。
1985年6月,拉萨
作者 / [美国]托尼·巴恩斯通
翻译 / 明迪
交流首先来源于好奇。年长的喇嘛好奇一个外国年轻人的胸毛,毫无禁忌地上去就抓(是不是要借以鉴别真假),而年轻的诗人则促狭地去抓喇嘛的长胡须。“直拉得他大叫起来/我们就这样了解对方”。
这首诗看似简单,却揭示出一个道理:要想彼此了解对方,首先要接触,哪怕是先去鉴别彼此体毛的发质和真假。而之前我们在荐诗里也谈到过,接触或者触摸,哪怕是鲁莽或者促狭,是最容易建立友善关系的一种行为或动作。
托尼·巴恩斯通生于1962年,是与中国和中国当代诗歌联系最为亲密的美国诗人之一。1984年到1985年间,大学毕业的托尼跟随同为美国著名诗人的父亲威利斯•巴恩斯通来到中国,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教书。这首诗就是写于1985年6月在拉萨的一次经历。
后来,托尼·巴恩斯通返回伯克利加州大学,师从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品斯基和罗伯特·哈斯,完成文学创作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随后编选旨在介绍中国当代诗歌的诗选《暴风雨中而出:中国新诗》。该书收录了包括朦胧诗人北岛、杨炼、舒婷、江河、顾城、多多、芒克等人及朦胧诗之后一些诗人比如周平、西川、张真、唐亚平、菲野、贝岭、哈金等人的诗作。“他认为朦胧诗的意义在于寻找新的价值观,新的自我,新的诗歌美学”(明迪《影响与焦虑:中国当代诗在美国的译介状况》)。
此外,托尼·巴恩斯通还编选过《空山拾笑语:王维诗选》、《安克辞典:古往今来三千年中国诗选》等,其中《安克辞典》选取了从诗经一直到现当代一百三十多位诗人,六百多首诗,成为一部经典的海外中国诗歌选集。
托尼·巴恩斯通对中国诗歌的兴趣或许和他的父亲有关。他的父亲威利斯·巴恩斯通也是一位美国著名诗人,与中国有着极深的渊源,曾翻译过毛泽东诗词,还曾致电周恩来要求访问中国,尼克松访华时背诵的毛泽东诗词就是出自他的手笔。80年代来中国教书期间结交了众多中国艺术家和政治领袖,还陪同艾伦·金斯堡在中国进行了一番演讲和游历。
巴恩斯通父子当时住在北京友谊宾馆,众多中国诗人都去过他们的住处,他们都是先翻墙进入友谊宾馆,然后从窗户里爬进他们的房间,“这样他们就不用在前台处登记,也不用向工作单位报告了。”威利斯·巴恩斯把自己的这个住处形容为是把格特鲁德·斯泰因的沙龙搬到了中国。“那是一段非常愉悦、快乐的日子。”
托尼·巴恩斯通跟随父亲来到中国,本来是想追溯美国现代派的精神源泉,结果却成为80年代最早与中国当代诗人互动的美国诗人。他们父子和中国当代诗人的近距离接触并成为好友,大概正是源于他们是勇敢上前,揪住了中国当代诗歌的“胸毛”或“胡子”的人。
荐诗 / 流马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