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Quint Buchholz
天色破晓,带着发酵的葡萄汁和雨水的气息,
犁开的土地、昏暗的树林、卧室的干燥空气的气息。
在逐渐暗淡的灯下,半裸着——我的思绪
游荡在一些强迫性的幻想上——
我用毛巾擦拭剃光的下巴,停下,注视,
被一只疲惫的黑眼睛、
一张干燥垂败的嘴所吸引。
好像又到了体悟生活的时刻,
我暂且回到这般时刻。
在这不倦的、逐渐崩解的成长之地,
现在,在我的灵魂之镜中,
我清楚地领会,我对青春已看过了最后一眼,
又多看一点;因为到了基督的年纪,
它们没有得以完满。
窗下,苏醒中的树木,
为了结果更多而被修剪整齐,面目全非地站立,
承受着残忍的必要之事,
那被经年累月损毁得更严重的肉身
怎能不胆怯?在迟缓的厌恶中,
我尽量体面地叠好毛巾,
不再年轻,无法再生,但足够勇敢。
作者 / [爱尔兰] 托马斯·金瑟拉
翻译 / 闻洛雪
The day dawns with scent of must and rain,
Of opened soil, dark trees, dry bedroom air.
Under the fading lamp, half dressed – my brain
Idling on some compulsive fantasy-
I towel my shaven jaw and stop, and stare,
Riveted by a dark exhausted eye,
A dry downturning mouth.
It seems again that it is time to learn,
To which, for the time being, I return.
In this untiring, crumbling place of growth
Now plainly in the mirror of my soul
I read that I have looked my last on youth
And little more; for they are not made whole
That reach the age of Christ.
Below my window the awakening trees,
Hacked clean for better bearing, stand defaced
Suffering their brute necessities,
And how should the flesh not quail that span for span
Is mutilated more? In slow distaste
I fold my towel with what grace I can,
Not young and not renewable, but man.
Thomas Kinsella
这是一首中年之诗。
中年,是哀丧的,是衰颓的,也是停滞的,黯淡的。当一个人迈入中年时,可怕的不仅仅是青春的远去、激情的消退。最让中年人心惊的是,他终于在某一天,感受到了时间的唯一残酷性在于:时间是不可逆的 。青春的消逝,意味着一个人,再也不可能拥有人生的春天了。
二月,冬春相接,冬日坚硬的冰壳在慢慢融化。春风从遥远的地方吹来,天地万物在慢慢苏醒、萌发、生长——春天就要来了。
在诗的第一节里,诗人在卧室中醒来,感受到黎明带来的各种气息——这气息是万物复苏的气息,是春天的气息。一年四季,寒暑相推,冬去春来,年复一年。诗人的身体感受到春天来临的气息 ,但思绪,却游荡着,停留在镜中自己疲惫的黑眼睛、干裂的嘴唇上面。
这是诗人自己都无法面对的时刻,人到中年,活到了耶稣受难的年纪——33岁。诗人很快将眼光从“现实之镜”挪移到“灵魂之镜”,他开始拷问自己,他活到了耶稣的年纪,但他的一生得以完满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耶稣的一生,因最终的受难,得以完满。而一个凡人,是否也要接受“受难”,才会得以完满呢?
在诗的第三节,诗人将目光转移到窗外,他看见修剪整齐的树木,面目全非地站立,“忍受着残忍的必要之事”,他忽然领悟到自然的规律、时间的规律,在万事万物上无不 一一显现,那就是一种“必然性 ”和“必要性”。
对于耶稣来说 ,受难是成神的必要。对于树木来说,修剪是成材的必要。对于春天来说,冬天也是一种必要。而对于 一个普通人来说,在尘世间受苦、经历时间的摧残、淬炼、捶打,这种种残忍,也是一种必要。
就像树木需要修剪一样,人到中年,也需要修剪。一个中年人,为了健康,需要戒烟戒酒,克服那些有害健康的习惯;为了家庭,需要牺牲部分自由、喜好,去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了事业,需要剪去性格中的任性、甚至自尊心。为了掌控更多的时间,需要剪去游戏、悠游、宴会的时间……
所以,中年的哀丧、颓败,对于一个人的完满来说,也是一种必要。就像进入秋天的果实,枝头的树叶慢慢落尽,而树根却在悄无声息中,通过树干源源不断向果实输送养料。一棵秋天的果树,可能不再碧绿茂盛、不再光鲜葱茏,但面对一树沉甸甸的果实,谁又能否认这棵树的成熟之美呢。
同样,当一个中年人认识到,时间会摧残一个人,也会成就一个人一样。那些经年累月的苦痛、捶打、挫折,会让一个人更加成熟、丰盛、完满,就像那些阳光、雨露、风霜,孕育出果之甜美一样。
诗的结尾,诗人在冬春相接的日子里,在自然的镜子中,看见了自己的成长,也领悟了自然和生活的真理。他欣然接受了“人到中年“的现实,并学会坦然面对这一切——不再年轻,无法再生,但足够勇敢。勇敢地去面对衰颓的中年,勇敢地去经受时间的摧残,勇敢地去面对生老病死——像耶稣面对受难一样,去完满自己的一生。
荐诗/ 李小建
第2892夜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