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胡为隔秋水

WechatIMG1306

题图 / Daniel Ablitt

寄韩谏议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作者 / [唐朝] 杜甫

 

其实今天这首诗,名字应该叫《寄李司丞》。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先卖个关子。

唐朝是人人皆可写诗的朝代。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就连元载这种人和他的刁蛮女友王韫秀也是入选《全唐诗》的诗人,就更别提那在靖安司监狱饿了一天的岑参了。

但在唐代写诗也是有鄙视链的。李白这么牛,写什么“禁庭春昼”、“云想衣裳花想容”这类应制之作,也会被小狐狸李必看不起。现在大家知道,李必就是那个有名的“隐士宰相”李泌,一个超级牛的人。实际上,如果没有这部电视剧,知道李泌的人应该不多。

在电视剧里,李泌说他比李白强。强在哪里呢?强在李白43岁待诏翰林,只能做个宫廷文人,却还自比张良谢安。真的是玄宗昏聩,不重用李白吗?非也,这一点皇帝比李白自己看得清楚。李白的问题就在于,他天天以张良自许,却不知道身边就活着一个张良。“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这是李白一生的志向,但他不知道,这个志向,已经被比他年轻20岁的李泌悄悄实现了。李泌的才能,李白不能识,但有另一个大诗人,很早就看得透透了。这个人就是杜甫。

在《长安十二时辰》发生的天宝三年,杜甫还没到长安,所以电视剧里并没有杜甫。但这一年对杜甫同样重要。就是这一年,李白离开长安,去了东都洛阳,在那里和杜甫第一次相遇,从此开始了历史上两位巅峰级诗人绵绵不绝的伟大基情。

我们先简单比较一下这三个人。

论年纪,三人基本是等差序列关系,李白比杜甫大10岁,杜甫比李泌大10岁。

论出身,李泌门庭显赫,北周八柱国六世孙,京兆世家子;李白出身西域,父亲是个有钱的商贾;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个不错的诗人,做过京官,但家境一般,杜甫幼时生母去世,是跟随姑母长大的,童年比较艰难。

论写诗,李白当然自觉天下第一,杜甫一辈子不知道说了多少李白的好话,自然是认同李白写诗好的,而李泌则认为自己不比李白差。但李泌的诗文基本没保存下来,《长安十二时辰》里面那首《长歌行》可能是唯一完整的一篇了,没有说服力。

论做官,李泌最大,十三岁入宫得玄宗赏识,又长期隐居各大名山修道,后来辅佐肃宗代宗德宗三代帝王,三进三退,功劳大大的。李白的待诏翰林是个弄臣的活儿。杜甫官至左拾遗,从八品,和李泌有广义上的同事关系。

谈到治国,李泌舍我其谁,巧合的是李白也觉得舍我其谁。但李泌有真本事,李白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这一点上,杜甫就比李白看得明白。杜甫不仅有识人之明,估计还整天看报纸,更了解政局。这一点上李白近乎白痴。仅从安史之乱后,两人的选择就可见一斑。

当时玄宗逃亡成都,半路杀了杨贵妃,正心灰意懒之际,太子李亨却在他的政治老巢灵武即位。杜甫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就投奔新君,而李白呢,这时已经五十七岁高龄了,却加入了永王的队伍。永王与李亨历来不睦,李亨收拾永王的时候,李白也被流放夜郎。从这一点上看,李白的政治觉悟比杜甫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杜甫和李泌是广义上的同事,是因为彼此层级相差太多,根本说不上话。这种差距,李泌应该对杜甫没啥印象,但杜甫对李泌的印象却很深,深到什么程度呢?杜甫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认定李泌就是当代张良,能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杜甫平生为大唐复兴操碎了心,写了众多忧国诗篇,其中谈到李泌的居然有八九篇之多。

杜甫初见李泌的时候,就被他的外貌与才格所折服:“吾观鸱夷子,才格出寻常。群凶逆未定,侧伫英俊翔。” (杜甫《壮游》)鸱夷子,就是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而后退隐江湖。杜甫初见李泌,就拿李泌当范蠡这样的人物看的,认定李泌是个人才。

后来李泌因为朝廷权力斗争失意,退隐山林,杜甫就写诗劝他出山:“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杜甫《洗兵马》)杜甫希望李泌不要再作隐士,赶紧回到朝廷处理国家大事。另一边,杜甫也希望皇帝能以最高礼数重新启用李泌:“贤多隠屠钓,王肯载同归。”(杜甫《伤春五首》)

杜甫很多政治观点与李泌相同,佩服李泌的谋略,赞赏李泌的风度,惋惜李泌的遭遇,可见杜甫对李泌的期望之深。而今天我们推送的这篇《寄韩谏议》一诗,虽然是为一个退隐的韩姓官员而写,但却处处指涉李泌。所以我在开头说这首诗可以改叫《寄李司丞》。

这首诗依然以张良比李泌,写出李泌辅佐肃宗的功劳,以及功成身退的品格。但在诗的结尾,杜甫还是觉得隐士归隐就像美人隔秋水一样,是一件值得惋惜的事情,国家不应该闲置这样的人才,李泌还是应该出山拯救大唐。这首诗虽然不是杜甫最有名的作品,确是在美学风格上是比较有识别性的一篇。有人说这首诗“文心幻森,直登屈宋之堂”,美人秋水、青枫叶赤,奇幻迷离,神思渺远,想象的又是岳阳洞庭等楚地风貌,确有屈原宋玉的楚骚之风。

最后一个问题。

杜甫这么推崇李泌,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中,尤其在民间,却并没有像历代其他宰相,比如张良、谢安、魏征之类的人那么有名呢?

究其原因,我觉得有这么几点:

首先,正史对他评价不高。《旧唐书》说他喜“谈神仙诡道”,“好大言”,常常说自己跟一些古代神仙一起游玩,“及在相位,随时俯仰,无足可称”。《资治通鉴》的主持人司马光虽然承认“其知略实有过人者”,仍觉得其“有谋略而好谈神仙诡诞,故为世所轻”。

在我看来,这大概就是儒道两家的门户之见而已。唐朝的开创者认为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代,比较重视道家。李泌这种道家人物喜欢谈玄论道一点都不足为奇。但唐以后诸朝都奉儒家为统治学说,修史之人都是孔子门生,不语怪力乱神,轻视李泌丝毫不意外。

其次,有唐一代,贤相济济,在李泌之前,有魏征,有房玄龄杜如晦,有姚崇宋璟,还有狄仁杰,个个比他名气大。特别是狄仁杰,还有诸如《狄公案》一类小说话本加持,民间威望高得很。牛人太多,排到李泌的时候,人们记性很难跟的上了。话说这么传奇的人,不拿来搞搞文学创作实在可惜,所以马伯庸写这么一个人物,实在是捡了一个大漏。

 

荐诗 / 流马
2019/08/01

 

第2332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