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自己
与流浪猫狗的每一次相遇
都当做最后一次相遇
如果恰好带有食物
(我已习惯随身带有食物)
我把给它们的每一次喂食
都当做最后一次喂食
一生的缘分
我难以做到更多了
一顿饱食,能帮它们捱多久呢?
到黄昏?到深夜?
那时驱遣它们的
是最简单的食欲
那时它们不会记得我
这是它们唯一的幸运啊
不幸的命运,如果其中还有爱
如果其中还有爱
那就是双重的不幸
2022.4.6
作者 / 李威
我自觉不是那种有广博爱心的人士,总是过分关注自身的不幸,而缺乏对他者的同情,就算是看到小区里的流浪猫狗,都会觉得它们比我活得幸福。
这些猫狗虽然缺乏了主人的关爱,却自由地生活在巨大城市的边边角角,而并不缺乏获取食物的渠道。我们总是会在小区绿化带、杂物堆积的地方或者马路、公园的角落里,发现有各种给流浪猫狗提供食物的盆盆罐罐,经常会有一些爱心组织或者个人定期为他们投喂食物,所以并不觉得应该为它们的日常生存感到担心。
我总觉得这些流浪的猫狗失去的只是一个具体的主人,获得的却是整个小区的投喂。它们因为没有主人而更加自由,更不必对谁的施舍感到某种道德的压力或亏欠。
所以我对这首诗一开始并没有太多同理心,但我尊重有这种想法的人。因为他基于这样一个认知:如果我不随身带有食物去投喂它们,它们就难免会感到饥饿。这有力地反驳了一个事实——如果所有人都想当然以为这些流浪猫狗并不缺少投喂者而放弃去投喂,那么他们就真的会遇到生存的危机。我们不能把对世界的一种爱完全寄托给他人而自己却并不感觉到有丝毫的责任。
这首诗要说的是:一只流浪的猫狗当它感到饥饿时,最好不要记得曾有人投喂过它们。一个人在不幸的时刻,最好不要记得曾经感受到过某种爱,因为这种爱曾经唤醒过它们,但却并不能保证他们永远会在这种爱的庇佑之下。如果他们最终不得不在饥饿或者爱的匮乏中死去,那曾经品尝过的转瞬即逝的爱,无疑是残酷的。在苦水中挣扎的人因为品尝过什么是甜,那种苦的感觉就会加倍,所以诗人称其为“双重的不幸”。
就像鲁迅曾经打过的那个著名的比方:那些在铁屋子里沉睡的人,是在无知无觉中死去比较幸运还是被唤醒发现自己活着的痛苦后再死去更幸运呢?但鲁迅最终被自己说服:“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
从这个意义上说,“双重的不幸”是可疑的,也可能是一种反话。在不幸的命运中感受到爱,才是那唯一的幸运。
但是,不论是流浪的小动物,还是普遍的他者,我还是有一种顽固的看法,作为人类,千万不要强行共情。也许,我们认为重要的,对它们来说,则根本就不在乎。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