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明白的年纪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The Song Of Diamonds

74岁时所见

地球在宇宙中旋转,实在美丽,
但你已经被死亡放逐,
无法触及。看那生前的执念,

长出身体,散开在宇宙空间,
实在有一种怪趣;
有些东西一直挤满我们的身体,
却总渴望跑到外面,
光耀自己;而我们无情的行星

一直在展现
深埋地下的逻辑。爱“存在”
就是爱那些
从来不在乎你的东西。

你在思考,当你望着那地球
转在宇宙里,好美丽好美丽。
世界要了解世界,
只能靠了解自己,很快它就会对外殖民,
感染整个星际。

你只是一个假设,
承载它的是你的肉体。
你可以教给群星的,
只有面对“你并不存在”的事实
那持续的怒气。

有时我醒来,是因为我听见
一声敲门。笃笃,
笃笃。两次敲门,
清清楚楚。

当我醒来侧耳倾听,
却无声无息。

作者 / [美国] 弗兰克·比达特
翻译 / 光诸

 

Visions at 74

The planet turns there without you, beautiful.
Exiled by death you cannot
touch it. Weird joy to watch postulates

lived out and discarded, something crowded
inside us always craving to become something
glistening outside us, the relentless planet

showing itself the logic of what is
buried inside it. To love existence
is to love what is indifferent to you

you think, as you watch it turn there, beautiful.
World that can know itself only by
world, soon it must colonize and infect the stars.

You are an hypothesis made of flesh.
What you will teach the stars is constant
rage at the constant prospect of not-being.

Sometimes when I wake it’s because I hear
a knock. Knock,
Knock. Two
knocks, quite clear.

I wake and listen. It’s nothing.

Frank Bidart

 

今天这首诗,可能有些朋友一看就懂了,而另一些朋友怎么看都不懂。没关系,不懂并不是因为诗艰深,而是因为心境未到。“解读”这首诗就好比用一个西瓜去剖一把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只想说两句:第一,“活明白”有时候是相当吓人的事情;第二,如果一首英文诗翻成押韵的中文而不显得滑稽,一定是因为英文诗的内容富于智慧。

下面稍微说说本诗的作者弗兰克·拜达特(Frank Bidart)。拜达特出生于1939年,1970年代曾经出版过两本诗集,但真正成名是在1983年,当时已经47岁了,可以说是大器完成。最开始的成名作也不是花呀草呀蓝天啊青春都湿了啊,而是一些边缘人的独白诗,比如关于杀童者的《赫伯特·怀特》(Herbert White),和关于女性厌食症患者的《爱伦·韦斯特》(Ellen West)。这样的人,能写出《74岁所见》这样的诗并不稀奇。但是另一方面,《74岁所见》也并不能说“属于”这个诗人,它应当属于“逸作”的范畴,它们代表人类普遍的大智慧,谁写出来就是抽中奖了。

最后再讲一件有点关系的事。上周一我翻的“小黄诗”《露西娅》里面有一句“we’re spooned, forked”,我想就是说“我们被用勺子刀叉吃了”呗,于是就翻成“我们被他们施以羹勺和刀叉”。但是有一个在英国读书的小妹妹指出,“spoon”和“fork”都是男女性交时的姿势。一事不知,君子之耻,于是我就问在哪里可以看到这些姿势的英文名词。那个小妹妹说:“我都是靠日常经验积累知道的”。我只能说,行万里路还是比读万卷书厉害啊……

荐诗 / 光诸
2015/04/13

 

题图 / The Song Of Diamonds, Wojciech Siudmak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