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是个小男孩时,所注意到的东西

题图 / Yukai Du

 

数据

当我还是个小男孩时,我曾注意到一些奇异的东西
现在我又注意到它们:隐蔽的弹簧,
寂静的声响,桌布的短绒毛,
碘的海水味,衣服的气息,
木头的自然纹理,涨潮与退潮
你追我赶形成的交互面。

光,炽烈闪耀于家具和厨房的金属器皿上,
幻觉般的“狂热存在”,
闪耀于乡下车库、奔跑的母鸡和割下的干草上,
一切一切熠熠生辉,即使在雨水最多的日子,
也有从一个故意的世界反射或内在发出的微光
我们以为我们了解这世界——

物质世界潜藏不发的力量。
我们的知识是工具性的,我们的事实并不真实
因为未曾经历,也未曾感受,我们以何
为智慧,除了这些凶残的现实?
我们不需用望远镜才能欣赏
夜空静谧的音乐;

也不需用电脑才能思索
雨燕迁徙的形态共振,
它们从河口出发,排成紧密阵型,
本能地知道何时向南,
也本能地知道如何原路返回,
就在山楂树叶茂花繁的时节。

作者 / [爱尔兰] 德里克·马洪
翻译 / 马丁格

 

 Data 

I’m noticing once again the singular things
I noticed as a boy: the hidden springs,
the sound of silence, nap of tablecloths,
sea taste of iodine, the scents of clothes,
raw grain of wood, a scrambling interface
of ebbing tide and incoming tide race.

Light, hot on the “fanatical existence”
of furniture and the brightwork of kitchens,
on country garage, hen run and mown hay,
shines everything, even on the rainiest day,
with the reflected or intrinsic glow
of an intentional world we think we know—

the inert, potential force of things material.
Our knowledge instrumental, our facts unreal
because unlived, unfelt, what can we use
for wisdom but these fierce realities?
We don’t need telescopes to appreciate
the silent music of the sky at night;

nor do we need computers to contemplate
that morphic resonance where swifts migrate
in close formation from a river mouth
knowing by instinct when to travel south,
also by instinct to retrace their flight
when hawthorn is in leaf, its flowers alight.

DEREK MAHON

 

几年前面试某国际咨询公司,一位大佬问我有什么弱项,我直言各种新奇的数据分析工具用得还不熟练。他说:“啊,数据,又是数据,我告诉你,数据不是一切。”然后抱怨了一通团队里的数据分析师,“一份毫无逻辑的报告和结论,我质问他时,他竟然回复我,这是数据给我的答案。”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我没有接受这家公司的offer,但是他当时一句总结记忆犹新:

“常识啊,我们需要的是常识,需要什么数据?!”

读这首诗想起了这段经历。一个新的体会是,其实常识也是数据之一种。比如诗人小时候注意到的奇异之物,作为数据储存在了他的大脑,只是这些数据,可能如“狂热的存在”一样,难以被量化,或者说被电脑读取和处理。

“狂热的存在”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描写初升太阳的光照效果时创造的一个词,比如光照到盘子上,盘子看上去像一片白色的湖,餐刀像一把冰做的短剑,等等。在这里,“狂热的存在”是乡下车库、奔跑的母鸡和割下的干草,是我们以为认识的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扭曲的呈现。

于是在最后两节,作者从质疑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更进一步到质疑我们用来认识世界的方法和工具。望远镜和电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捕捉和分析数据,却无论如何替代不了一个可能更加珍贵的数据来源——感受、经历和本能。

荐诗 / 马丁格
2019/07/18

 

第2318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