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自杀?

4.28

题图 / Reuben Wu

 

即或不然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 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 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But if not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answered and said to the king, O Nebuchadnezzar, we [are] not careful to answer thee in this matter. Our God whom we serve is able to deliver us from the fiery furnace, and he will deliver us out of thine hand, O king. But if not, let it be known unto thee, O king, that we will not serve thy gods, nor worship the golden image which thou hast set up.

 

1940年的夏天是特殊的。超过35万名士兵被困在敦刻尔克。而且已经被德军包围,情形很糟糕,屠杀是必然的结局。在那样糟糕的情形下,英国海军军官传回伦敦的信息却只有这短短的一条:“即或不然。”

如果是惯常于听教堂里读圣经的人们,立即就能认出这条信息。

这个片段来自《旧约》,也就是这个But if not背后的典故。

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对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威胁是:若不敬拜,必扔在烈火的窑中。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决心服从上帝,无论他是否选择拯救他们。所以,在“扔到烈火窑中”的威胁中回答了上面这些话:尼布甲尼撒,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们所侍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王阿,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你当知我们绝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即或不然,英文是“But if not”. 困于敦刻尔克的英军仅用3个单词8个字符便说尽了绝望,也述明了立场。首先,情势已然绝望。其次,要获救,等同于奇迹。最后,即使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我们也不会屈服。

敦刻尔克背后最打动我的就是这条信息。它是一个承诺,也是宣言。它代表了绝对的勇气,决心承担破碎的勇气。

人们总爱抱怨,忠诚很难,爱情很难,实现理想很难,恪守底线很难,放弃很难。真善美通通都难,活着就难。

都是没错的。我们大多数人尽管侥幸没有经历枪林弹雨,人生的大部分时刻也是千疮百孔的。如果你要仔细去看的话——就好似严歌苓描绘的那句“毛毛雨落在她的睫毛上,看什么什么带泪。”不然加缪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你为什么不自杀?

只是我们要到很后来才会意识到,这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或许是可以有一个答案的。可能就是这四个字,即或不然。没有什么更好的理由,也可能会落入更糟糕的境地,但是仍旧有勇气。

 

 

荐诗 / 姜莱
2020/04/28

 

第2607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