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那么普通的一条拴狗链
却显得那么自信:
有许多细微的磨损,但
细微之处,每个金属的毛孔
都被闪着暗光的冷血
用它自己的白细胞狠狠润色过;
甚至仅凭肉眼,都能看清
那上面仍残留有皮肉的
未能完全解体的小碎屑。
大地已下过白雪,那铁链
冰冷地拖着生硬的渣土,
冰凉在可恶的陋习里;
回声已被过滤,但它的动静
依然放大着最古老的怒吼:
“放我出去”。仅存的共鸣
多么矛盾,就好像
人的哀嚎是它过期的防腐液;
它浸泡在哀嚎中,试图改造
我们的听觉,以便不久以后,
它看上去不再像是
一桩赤裸裸的奖赏,奖赏她
在这美好的人间生过孩子,
一口气生了八个孩子;
而存在于那八个孩子身上的锁链
究竟是什么样子,几乎没人能想象。
2022年2月
作者 / 臧棣
今天看见诗人王敖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如下:
我非常赞同王敖的判断,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热点,而是一个社会黑洞,是现实版我们身边的《狗镇》,是和我们每个人安全直接相关的重大议题。
面对这种日常语言都难以描述的“热点”,诗歌一定会有表达的冲动,但诗歌其实是很被动的。出于义愤而写作,很容易停留于义愤,今天这首诗的作者臧棣,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诗歌是一种慢。太快太急,往往会把诗毁掉,让其变成一种不像口号、不像新闻、不像评论、不像诗的玩意儿。
但从今天这首诗来看,这种“慢”不是反应速度上的慢,而是对人性进行慢性挖掘的慢。
那些人性之恶的恐怖,超出语言的难以置信,只有诗的能力才可描绘,这是诗在面向“热点”时应有的样子。
诗不仅仅描绘过去和现在,它还描绘未来,通过描绘未来揭示“文学里的真实”,这也是对我们盲人摸象式的“现实里的真实”进行努力靠近,对那些谎言进行抗议。
最后再附上另一位诗人春树的近作,它同样不停留于某种情绪,而是用诗行指出了“热点事件”的解决方向,也是一个未被言明的巨大真实:请把祖国里的每个人,和祖国放在一起来考量,让每个人免于危险,免于被奴役,免于被迫害,这才是祖国的含义。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