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要做些什么,但还不是时候

WechatIMG7119

题图 / Erhan Arif Telis

 

晚上十二点来临的时候

        

想起要做些什么,但
还不是时候
一点什么也不做,也
不是时候
如果遇到一个
微雪的天气,就打开房门
天不算怎么冷
只够为这一路行程
增加不多的难度
这也够了
这样就可以
让一场风暴过去而
我到达
那片你也熟悉的
森林的边上
看表面平静的湖泊
一只木桨
漂浮
既不属于
水也不
属于天空

作者 / 张不退

这首诗的核心在于“悬置”。

这首诗我们可以先从后往前读:诗人来到水边,看到一只木浆漂浮在水上,如果湖水足够清澈,倒映着夜空,这就容易造成一种视觉上的错误,既像是漂浮在水上,也像是漂浮在空中,但是它“既不属于水,也不属于天空”,是处于这二者之间的一种存在。我将这称之为“悬置”。

关于这一点,我也有过类似的观察。我曾在一个下午的湖边,观察一片圆形的睡莲的叶子,如果你看得够久,就会觉得它是悬置在水面与天空之间的。我拿出手机,给它拍了一张照片,经过一番处理之后,我说它像科幻小说里那种足以对世界进行降维打击的“二向箔”。

接着往前读。“表面平静”的湖泊——一定注意诗人的用词,“表面平静”的意思很可能是“内部”并不平静。再往前,我们知道,这片表面平静的湖泊是“你也熟悉的”,说明这里曾是诗人和“你”常来之处。

“这样就可以让一场风暴过去”,说明曾经或者正在发生着一场风暴,这个风暴,无疑与湖泊“表面平静”有着强烈的对应和关联。

怎样才能让一场风暴过去呢?诗人的处理是在这有着微雪的天气里,打开房门,来到共同熟悉的森林边的小湖边。

在继续往前,看最开头的几句,我们就理解,诗人对这场风暴的处理方式其实就是一种“悬置”。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一个临近“悬置”的时间点,一天已经结束,一天即将开始,想要做些什么,还不是时候;想一点什么也不做,也不是时候。意思就是,时间不对,一切还不到解决的时候,而只有暂时离开“事件”或者“风暴”本身,将它们“悬置”起来。

我们当然可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做一个总结,叫做“事缓则圆”,但诗人的深意并不在此。现在我们按照诗歌原本的顺序再读一遍,就会知道,“悬置”不仅仅是一种对想做而什么都做不了的事件的处理原则,更是一种跳出事件和风暴之外的审美。

最具深意的隐喻点,那不是一片睡莲的叶子,而是一只木桨。假如我们认为睡莲的叶子是一种纯粹的审美,而木桨却有足够的工具性和方法性,是可以用来“渡水”或“抵达”的。这意味着诗人其实掌握着工具和方法,但不急于使用它,因为还不是时候。

又到年底了,很多事情其实不忙着有一个结果,只要眼里看到船桨,就不担心过不去一条河。

荐诗 / 流马
第3211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