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回家的人,像一场神奇的火灾

WechatIMG12769

题图 / Andrey Tarkovsky

奢返 

一心回家的人
像一场神奇的火灾

莫愁湖只有荷花还未开放
我的劝阻让母亲成了湖心的孤岛

那里非常适合养鸡
种一架丝瓜,非常适合
打开柴门,升起炭火

南京的母亲努力回家
她将发霉的馒头扎好包裹
扎好一场太阳和酱香的交谈

当我终于将车开上了长江大桥
母亲快乐得像一个少女
换成春天生病,沉疴难起

作者 / 傅元峰
选自 / 《月亮以各种方式升起》,雅众诗丛

 

这首诗看似平常,不过是记叙老母亲一心想要回家的一个片段,其间和儿子发生了小小的龃龉,但儿子终究拗不过母亲,于是有了这么一次似乎是计划外的返家之旅。但从这首诗的名字和结尾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可以猜测得知,这并非一次平常的返

所谓“奢返”,字面意思是一次奢侈的返回,但奢侈在何处呢?诗人住在南京,老家在山东南部接近江苏的地方,距离算不上遥远,驱车几个小时的路程,送老人回家一次应该算不上奢侈。

谜底在诗的最后一句:“母亲快乐得像一个少女/换成春天生病,沉疴难起。”

这句诗非常具有隐蔽性,一般我们或许会把注意力放在“母亲快乐得像一个少女”上,而忽略了后面的“沉疴难起”。“换成春天生病”的意思,或许就是要点出真正生病的是母亲,且已沉疴难起,按理说不应该再有这种长途奔波的。到这里,我们才意会到“奢返”一词的真实含义。

当我们破解了这层背景,再来看这首诗的时候,就会更加理解这“归心似火”对一个老人的紧迫性了。“像一场神奇的火灾”,必须立刻马上将其扑灭,不能有片刻的耽误,必须立刻马上开动汽车,开上长江大桥,一路向北,母亲才能绽开那少女般的笑颜。

对老母亲来说,南京不是家,也不是最终的归处。莫愁湖再美,孤岛上再适合养鸡,种丝瓜,都不过是一种寄托,一种想象,一种模拟,都不如真正的家让人安心。所以儿子的劝阻,只能让母亲变成湖心的孤岛,一时闭塞而无助,却并不能真正在那里“生起炭火”。

汽车的开动,就像一场治疗的开始,母亲不仅迅速痊愈,且快乐得像一个少女,生病的不再是母亲。这个转移非常微妙,此时此刻,与其说生病的是母亲本人,是南方的整个春天,不如说是诗人自己。这样用车载着母亲回故乡的旅行,此后将不再有,怎能不说是一种奢侈呢?

 

荐诗 / 流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