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遇见一个好人,请替我向他表示歉意

配图 / Rasmus Eckhardt

如果你遇见一个好人

 

如果你遇见一个好人
请替我向他表示歉意

因为我没有给他应有的
感谢,未曾向他致敬
我以为好人会有很多
他也不过如此

那时我太傻太天真
一点儿也不知道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
好人难寻

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那个小个子
我甚至都没有想起过他
几十年已经过去

如果你遇见一个好人
请替我向他表达我的歉意

2024.7.3
于果园


作者 / 张洁

 
当我们说“如果你……”(到底心存期盼,还是满心寒凉?),就是企图在“我”的过去和“你”的将来之间搭桥。但这样的假设再郑重、再深情,也无法让“你”替“我”完成一次小小的穿越,因而是一种注定的失败。我们用一生来积攒错过和过错,想要表现得坦然和优雅一点,就是让它们都进入诗歌,变得可追忆、可珍藏。然而更为无奈的是,我们这过来人的经验多半不能作用于处于现在时态的经历者——“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道书》1:9),“你”必将和“我”一样,感伤地说着“如果……”

这一次的“如果”关乎“一个好人”。“我”还不至于太傻太天真,因为至少辨认出了一个好人;当然也可以倒着说,正因为太傻太天真,才认出了一个好人——心智尚浅的人才会不停地追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

年少时放眼望去,好人一目了然;年岁渐长时才知,坏人深不见底——“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利米书》17:9)万物生长,万物有灵,万物皆有伤心处……“万物”往往用来指代未被损坏的生命,如今也与人类一起,在罪性面前没有一点豁免权。对人性的此种认知和由此而来对好人的珍视(而不只是辨识)才成了成熟的标志。

物以稀为贵,人也是。“好人难寻”本如“世风日下”一样,是老掉牙的慨叹,但让我想起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同名小说——无知与迟钝,惘然或冷漠,总是一再地把人们推向危险和罪恶,至深处都是一地悲凉,因而,你絮絮叨叨或跪地求饶,都不易把好人寻找。

其实不必环顾四周,我们心底又何尝不是处处生暗斑时时覆阴影?因此,如果我能遇见一个真的好人,我会烧光所有滥发的好人卡,也绝不叫一句“好人”(这个词跟曾经的“文青”一样,总是被调侃、被亵慢),就直接扑上去,抱得他的骨头咔咔响,尤其如果他是个小个子。哦,为什么是小个子?是那种习惯于沉默忍耐,总被人无视了他的好而记住他个子小的龙套(几十年里也只让人想起一次)?他们仿佛只配让人怀念,而无机会伴人左右。

这样一想,“如果”或许只是无效的自白,虽则有点痛切——从头再来一遍,从前不珍视的仍不会珍视,仍要留待日后去后悔去遗憾。请注意,要“你”遇见的不是特指的那个好人,而是泛指的一个好人——个人的经验被扩张到普遍的体验,就有了那么点教诲和警醒的意味。

然而,我说了一通废话,还是要回到最初:日光之下无新事,尽管太阳光照万代,人类心底那难以抹除的暗斑与阴影仍在替我们积攒无数的错过和过错,我们仍然只在回忆中给很多好人感激与敬意。好在不会为了回忆削足适履,没把矮个子拔高,也没把自己过去低矮的视域拔高。

 

荐诗 / 匙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