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年的肖像

20140207

一个青年的肖像

他在真实中看到了虚假,
于是索性取消了真与假的界限,
他决定成为这个失重世界的一分子:
虚妄的创造者们多么荒唐,
做一个纯粹的观赏家才是伟大的事业。
面对飘落在马路上的一片悬铃木树叶,
他努力忘记头脑中的那些知识:
关于它的名称、构造、种属、实用价值……
他要和它们建立全新的关系:
一个人和一片叶子,
他想,自己也不过是一片人形的叶子,
而这片叶子也自有完整的生命。
他将这片叶子拣起,夹进一本薄薄的诗集,
「某月某日,拣于某某街道,
一个穿粉红衣服的女人从树下走过,
几个小学生喧闹而去,永不复返。」
一切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他把这种哲学投射于每一个偶然,
他与万物共同,他是全体的一部分,
而不只是一个公司职员、一个诗歌爱好者,
他是全体本身。

一切旧的思虑变得荒谬无比:
金钱、地位、名声,
大树的树冠何曾耻笑过水面上的浮萍?
太阳也从不遗弃肮脏之地。
在这个无善无恶的世界里,
他用身体思维,他对一切都感到着迷,
大与小、美与丑、新与旧,
都失去了意义。
他仿佛是在这个城市里终日漫游,
他仿佛生活在时间之外,
犹如从一个野心勃勃的植物学家,
变成了一头踟躇林间的野山羊。
他看到万物互为因果,
他看到一条狭窄街道的不可穷尽。
叶子无声地落下,然后腐烂,
我乐于变成这样的事物。
我要把自己献给一条街道,
我要穷尽我的一生,
探索它所蕴藏的奥秘。
别的城市与我有何相干?
这条街道就是我无限丰富的宇宙,
它是我活的日记,
是我昨日复昨天的墓地。

他变得多愁善感,
时刻感受到生命的流逝,
周围的一切全都如同奇迹般熠熠生辉,
富有启示:这些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衣服,姿态,眼神……),
这名快乐得莫名其妙的小贩,
这个忧郁、凶相的老头……
他抽身而出,打量着自己,
感受着自己的感受,
它们新鲜、丰盈、无穷无尽。
生活犹如伟大的馈赠:阳光、轻风、
小公园里的草皮、黄昏时分忽然亮起的街灯,
他第一次走进了波德莱尔的城市:
啊,陌生人,我本会爱上你们!
这个容易满足的浮士德时时刻刻都在赞叹:
美与丑,都请你们留住。
每一个瞬间都是永恒,
因为这是上帝所创造的一瞬,
他是第二个秘密见证人。

在这个生活美学家面前,
世界变成了一座无尽的画廊,
每一个场景,每一个偶然,
都是一幅伟大的杰作,
有着清晰可辨的独特笔触;
那些画中人却完全不懂得欣赏自己的神秘,
对于大师的风格,他们丝毫不以为奇,
他们像天空一样不懂得自己的辽阔,
他们像婴儿一样不懂得自己的天真
……

后来呢?
后来,我在酒桌上见过他一次,
我简直无法理解神明的意志,
在那个审美家的身体里,
居然冒出了一个轻浮而放荡的灵魂,
当年那个羞涩寡言的青年,
现在居然满嘴猥亵的言辞。
我看到,当年对平凡之物的赞美,
变成了对崇高之物的嘲笑,
最后变成对卑贱之物的偏好;
如果说他曾像一个白日梦患者一样
着迷于和一片悬铃木树叶的对视,
现在,他已经从梦中醒来,
他现在更愿意迷失于交欢的快感……
在当年那个平和、宁静的青年身上
其实涌动着一种巨大的热情,
现在它已经消耗殆尽。
在他青春期的最后一个阶段,
那种巨大的热情与整个世界,
内与外,曾经保持过
完美而短暂的和谐。

作者 / 徐芜城

 

这首诗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在于它的语言。和我以往看见的很多诗句不同。这首诗就像是一座坚固的大厦,我们看得见那钢筋般的句子。这样的诗句呈现的是远为不同的东西,是来自某种修辞格的熏陶,是基于准确、实用基础上的华贵。每句话、每个词我们都懂,然而我们建筑不出这样的秩序。这样的秩序甚至是纳粹式的。作者在控制方面有着极强的纪律性。这样的句子让我想到,诗歌不仅仅是小情调,或者是干嚎。诗歌实际上也是修炼。

荐诗 / 阿乙

 

徐芜城出身于我们复旦。他的风格蛮古典,而且沉浸其中。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举着火把,在自己的思想岩洞里面,带着大家去观察去发现的人,所以读者也跟着去观察就好了。总之他不是印象派,希望读者从文字背后去发现什么,他的风格还是立足于对事物和思想的精准描述,这与我自己的风格截然不同,但是我很欣赏。

荐诗 / 韩国强

2014/02/07

 

题图 / James Svär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