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一人的道路,并无分岔可言

640-73进入内部

山,山,山,
标记着时间。每一个
没有名字,墙外的墙,摇动着,
重新定义
地平线。

如此数月。傍晚抵达的城市
破晓时就必须离去

——它们
被留在心间了吗,反复地
重现?
抑或只是掠过,那些脸孔,

那半掩的门,
还有石刻上被火柴照亮的苔痕?

而白天,
在嗡鸣着环绕我们的
枯涩时辰里,
热带草原上的高高青草

满溢眼底。
独自一人的道路,
并无分岔可言。

作者 / [美国] 丹尼丝·莱维托夫
翻译 / 李琬

Into the Interior

Mountain, mountain, mountain,
marking time. Each
nameless, wall beyond wall, wavering
redefinition of
horizon.

And through the months. The arrivals
at dusk in towns one must leave at daybreak

—were they
taken to heart, to be seen
always again,
or let go, those faces,

a door half-open, moss
by matchlight on an inscribed stone?

And by day
through the hours that
rustle about one dryly,
tall grass of the savannah

up to the eyes.
No alternative to the
one-man path.

Denise Levertov

 

写下这首诗时,越南战争的创伤、亲人的离去和自己婚姻的裂痕,使中年的诗人陷入言说的困难。我们大概都有与之类似的体验:当我们仿佛是被迫离开了平滑笔直的旅途,进入了混沌纠缠的岔路。但在莱维托夫看来,独自一人的道路总是包含着某种必然性。

莱维托夫喜欢采用有关位置和空间的比喻,特别是“山”的意象,来表现她的内心世界。这符合美国黑山派诗人的理念,即精神和想象能够投射为一个外部的空间。正如里尔克所揭示的,我们对自然山水作为孤独客体的审视,也同时是人对自身内在性的发现。

这首诗所描绘的旅行,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分裂。“山”代表了我们所渴望的远景,但不断突破限制,却也意味着新的限制;夜晚,旅行者偶遇了新异的脸孔、陌生的房舍和幽暗的苔痕,这一切与白天更为干枯的图景形成对比。旅途的兴奋与神秘,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新的理解和启示吗?

莱维托夫曾引用里尔克的警句“每一步都是抵达”来说明她自己的诗学主张:途中的偶然、意外、不规则之物,看似与目的地无关,却从来不会被诗性的目光所鄙弃。我想,这不仅是诗歌的秘密,也是一切旅行的乐趣。

荐诗 / 李琬
2016/06/2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