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06066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它在窗帘后面
被纯白的墙壁围绕
从黄昏迁来的野花
将变成另一种颜色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它在一个小站上
注视着周围的荒草
让列车静静驰过
带走温和的记忆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它就在大海旁边
像金橘那么美丽
所有喜欢它的孩子
都将在早晨长大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作者 / 顾城
选自 / 《顾城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

 

1970年代,顾城随父亲顾工下放部队农场。期间即兴作诗,却都丢进火里,只因斯时斯地,“火焰是诗歌唯一的读者”。1979年4月,当他写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代人”已然集结身后。

这“一代人”,是否现身为“去寻找一盏灯”的“我们”?至少,顾城仍在,仍旧是那双求索光明的“黑色眼睛”。诗中的第二人称“你”——许是诗人投射至未来的另一个“自我”,站在光明的彼岸,应允着关于“灯”的乌托邦:记忆的列车踏过荒原,幸运的孩子在早晨长大,从黄昏迁来的野花,也将变成另一种颜色。“灯”的照拂与注视,给予了转变与新生的可能性。

在另一首“写在过去不幸年月里”的诗中,顾城自比为“黄昏的儿子”。在黑夜巨大的尸床上,一排迷路的萤虫点亮了眼泪,为只有凝望、不能倾诉的诗人,升起了启明星的目光。“走了那么远”,像是对黑暗世界集体经验的一声悠长的喟叹,凝结着“寻灯”的动能。不是历尽了黑暗,才企盼光明;而是憧憬光明,就不会惧怕黑暗。

明日高考,将又注定属于“一代人”: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荐诗 / 曲木南
2018/06/06

 

题图 / 佚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