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吻?

题图 / 须藤和之

题图 / 须藤和之

在意义丛林旅行的向导(节选)

什么是树?
绿色的湖泊,波浪是风。

什么是空气?
灵魂,不愿在身体内
落户。

什么是镜子?
第二张脸,
第三只眼睛。

什么是偶然?
风之树的果实
掉在你手中,
你却浑然不知。

什么是玫瑰?
为了被斩首而生长的头颅。

什么是臆想?
手,
为暧昧的身体把脉。

什么是夜晚?
出售星辰之书的书商。

什么是吻?
有形的采撷者
采摘无形的果实。

什么是隐喻?
在词语的胸中
扑闪的翅膀。

什么是意义?
无意义的开始
与终结。

作者 / [叙利亚] 阿多尼斯
翻译 / 薛庆国
选自 /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译林出版社

阿多尼斯可能是近年在中国人气最高的外国诗人,他也和村上春树一样,作为陪跑健将,活跃在博彩公司每年诺奖赔率榜上的前几名。

阿多尼斯在中国的传播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首先,是阿多尼斯的确是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诗人,其持久旺盛的诗歌书写能力,大量的近乎无限自我衍生的优美诗句,迷倒了全世界无数的诗歌爱好者,这里面自然包括中国。中国的诗人和诗歌读者,因为中国新诗本身的原因,历来有着迫切阅读海外诗歌的饥渴。

一般中国读者,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对阿拉伯世界和阿拉伯文学的认知有限,像阿多尼斯的出生地的中东地区,作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我们能说得出名字的文学作品,却非常有限,远者如《圣经》、《一千零一夜》,近者如纪伯伦,除此之外,再想起一个名字,可能就要费一番脑筋。陌生化带来巨大的反弹。

而阿多尼斯的大部分诗篇,也确乎符合一个中国人对阿拉伯文学的想象,箴言式的警句,浪漫的想象,优美的语言,两行或四行的分节式铺排。东方式的抒情与意象在阅读上又毫无隔膜之感,甚至总是能从自己的文学传统中找到呼应。

最最重要的是,中国读者喜欢阿多尼斯,阿多尼斯也很重视自己在中国的影响。阿多尼斯在中国不仅获得过多种诗歌奖项的认可,也收获了一批又一批忠实的粉丝。更为难得的是,随着近年的多次中国之旅,阿多尼斯创作了数量颇多的和中国题材有关的诗作。此次以近90岁高龄再次来到中国,带来一本中国题材的诗集《桂花》。据说,这本诗集虽是以阿拉伯语写成,但却以中文版作为全球首发的版本,可见其对自己在中国影响力的重视。

诗集以《桂花》为题,大概是源于诗人某次来中国种植桂花的经历,或许更是将“桂花”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意象来指代他心目的中国印象。他笔下所写到的上海、安徽、黄山等地的风光景物,是其历次游历的产物,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在浮光掠影的行记之下,通过其天马星空的想象和思索所创造出来的另一种上海、安徽和黄山。

相比较而言,我还是更喜欢阿多尼斯早期的作品,就比如今天推送的这篇。《在意义丛林旅行的向导》是一首长诗。它求遍万事万物的意义,似乎永远不会结束,甚至可以在阿多尼斯意义的丛林中自我繁衍,自我生长。我们今天截取的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有时候,你不能不相信诗歌有元气之说。鼎盛期的写作,总是元气淋漓。比如这一句:

什么是玫瑰?

为了被斩首而生长的头颅。

短短两句,写尽玫瑰及其所隐喻的一切,而那一切是你所能想象到的所有。

荐诗 / 流马​
2019/10/30

读睡公众号二维码

第2426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