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子
已爬出蛹,
周围是星散的面粉粒
和滴着腐败油滴的
陶罐,
蛾子
在这当前的
黑暗中发现
它是一种蝴蝶, 但是
它无法相信,
它无法相信,
它无法相信
它是一只小小的,
能飞的,相对
自由的蛾子
它想回到蛹里,
但已无可能。
自由让
蛾子颤抖
永久,只是
二十二个小时。
作者 / [捷克] 米洛斯拉夫·赫鲁伯
翻译 / 马鸣萧
The moth
having left its pupa
in the galaxy of flour grains
and pots of rancid
drippings,
the moth
discovers in this
topical darkness
that it’s a kind of butterfly
but
it can’t believe it,
it can’t believe it,
it can’t believe
that it’s a tiny,
flying, relatively
free moth
and it wants to go back,
but there’s no way.
Freedom makes
the moth tremble
forever, that is,
twenty-two hours.
Miroslav Holub
人们常常讲述破茧成蝶的故事,或是用这个词给困顿者以希望,让他们相信,当前的束缚只是暂时的,在长久忍耐之后必有翅膀,必有飞翔之自由。这困顿者有时是别人,有时也是自己。
相较之下,这首小诗显得残酷。破茧而出时,迎来的一定是自由的喜悦和幸福?——不,也可能是对自由的恐惧。
自由,是个复杂的词。人们想摆脱某些桎梏,渴望按照自身的欲望和意志去行动,这是自由最令人渴望的一面;而在这一面背后,其实是一片空无,你摆脱了一切,那你究竟想做什么呢?所以,自由又意味着一个人要对自身担负起完全的责任,要在一片虚无中建构自身的意义。而这样的责任非常沉重,使人孤独,令人害怕。
待在茧中,似乎也值得怀念了。那里温暖,那里的生活是明确的:一个人的身份、位置和方向是相对清楚的,不需要费力思考,按部就班就不难生活下去。
诗中的蛾子就面对这样的困境。
它破茧而出,茧外却如此破败,它要在这里做什么?即便有了翅膀,在这里一团黑暗和萧条中又能拥有什么?这个看似可供飞翔的空间,似乎只是在威吓它,让它相信自己的无能,因而蛾子颤抖不已。更残忍的是,即便蛾子如此颤抖下去,它的一生也只有二十来个小时。
或许诗人并不只是在告诉我们一个残忍的真相。黑暗是“当前的”、“时下的”,并非永远的。可能这个房间外面恰恰是灿烂的阳光;也可能当前只是在夜里,白昼来临时,便会有一缕光从房间的窗户照进来。
而无论想摆脱,还是想直面空无,都要相信自己能飞。
荐诗/ 冬至
2019/11/27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