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决心停在偷窥者的位置
要找到我内心中的骚动,从感官中释放
没有聚焦,只遵从你的设计。
我的字典里从来没有“规则”二字。
然后是你:渗透出我的逻辑的小洞,
它约束了我心灵不断吞咽的歌声,
并轻松地锚定了演讲者挣扎的抒情,
你引诱出一场可以被度量的洪水,
决定我呼吸的散播,你知道你的位置——
跨在八月的炎热上,你的指关节紧扣
我们相互的百无禁忌,一个品红色的口球——
你让我神经质的尾部平静,
让我头骨下面吵闹的嘀咕停止。
完结吧。不需要更多的语言。
作者 / [美国]伊玛尼·戴维斯
翻译 / 光诸
The moon assumes her voyeuristic perch
to find the rut of me, releashed from sense,
devoid of focus ’cept by your design.
I never thought restraint would be my thing.
Then you: the hole from which my logic seeps,
who bucks my mind’s incessant swallowsong
& pins the speaker’s squirming lyric down
with ease. You coax a measured flood, decide
the scatter of my breath & know your place—
astride the August heat, your knuckles tight
around a bratty vers, a fuschia gag:
you quiet my neurotic ass, can still
the loudness murmuring beneath my skull.
Be done. There’s nothing more to say.
Imani Davis
大家好,周一的小yellow诗终于又来了。
今天这首诗很生猛,也很“亚文化”。要了解多生猛多亚文化,还是要读英文,这里就不详细解读了——一来是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二来解读了也通不过审核。还是结合这首诗的内容来一段“光诸洛杉矶历险记”吧。
本诗的作者是一个“黑人,酷儿,神经多样性”作家。属于“神经多样性”的人多数以前被称为“XXX症患者”,比如“阅读障碍症患者”,如今在“包容”的大旗下换了个名字。“酷儿”和“同性恋”不同,它是“跳出两性外,不在男女中”,我的性别你别猜。
我的人生的最大目标就是获得知识,从这点来看,我来美国生活的选择是正确的——评价和感受不说,我确实获得了很多知识。以前在国内翻译美国诗人的诗,发现有些诗人把自己的人称写成“They”,以为是他们个人的发明,觉得稀奇古怪,来到这里才知道是我自己少见多怪。
在这里上大学,填各种表格都是有三个项:男(he);女(she);非二元性别者(they)。这个“they”和“酷儿”是高度重合的。我周围的两三个朋友就是“they”,叫的时候总觉得很不对劲。这个代词发明得有点草率。我觉得“问渠哪得清如许”那个“渠”挺适合取代这个位置——它念起来都有点像“queer”(酷儿)。
我夫人读的美术学院是美国“包容度”最高的学校之一,每天都有各种“they”走来走去。这倒也没有让我觉得有什么异样,感觉就像在《星球大战》的宇宙里面,人类,外星人,机器人在一起喝酒,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
在洛杉矶,传说中的“男女共用厕所”还是不占多数,但也并不罕见,其实也并不特别可怕——就是大家在小隔间里面方便,跟很多中国饭馆里面的厕所也没有什么区别。至于男性身穿女性服装性侵女性的事件,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原因可能有几样:这里宣泄的渠道比较多,压抑的人少;喜欢穿女装,又喜欢女性的男性也能找到自己的小圈子,不必铤而走险;校园安保非常严肃,保安随时可见,佩戴的9毫米半自动手枪很有说服力。
我是可以接受填表中有“they”这个选项的,但是对另一种填表方式感到有些不安——“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其他”。我觉得性别是公共话题,但是跟谁上床,上床的方式是私人的事情,不应该出现在公共的文件上。这样的填表方式,说明“性”在美国的公共生活中占有了以前无法想象的位置。
性别政治是当代美国艺术的一个重要议题,而且越是“边缘”的群体,越倾向于直露地表达性的欲望,描述性的行为。直男艺术家很少在纯艺术领域表现“性”——可能是因为它很难跳出男性中心主义的窠臼吧。女性主义艺术家表现“性”就多得多,而同性恋和“酷儿”艺术家最喜欢喷薄而出,直抒胸“欲”。也就是说,对于一些艺术家来说,“欲望”已经成了一种政治表达。这可能是为了挑战大众的认知和审美——毕竟艺术有挑战性才能出位;而且,现在这种更包容的社会,也是少数、边缘群体不断挑战的结果。
但是,在已经很包容的洛杉矶,这种表达往往不再具有挑战性,而带有了太强的商业娱乐气息。我参加的一个艺术展览中有一个酷儿艺术家的装置/行为艺术——他藏在一个假的奶牛毛皮包裹的大盒子里,只把他穿着高跟长筒靴的男性大毛腿露在外面,观众还可以摸腿互动。在现场,很多人去摸腿,开始战战兢兢,之后嘻嘻哈哈。说实在的,我觉得对于宽容的人来说这是个有点趣味的公园旅游项目,至于其他的意义,我还真看不出来。
今天介绍的这首诗大体上属于类似的作品,但是在艺术水平上要高很多,它虽然是性别政治的产物,但是还是具有诗的严谨和美感,所以在这里把它介绍给大家。
相信大家对这些话题——亚文化,性别政治,当代社会,新潮艺术都有很多话可说,欢迎在后台留言跟我们讨论——放心,很多留言我们是不会放出来的。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