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可笑之事,你必须认真对待

配图 / Nicolas Bruno

关于生活

 

I

生活不是可笑之事:
你必须极其认真地生活
例如,像一只松鼠——
我是说,不要追求超乎生活之外的东西,
我是说,生活必须是你的全部工作。
生活不是可笑之事:
你必须认真对待,
认真到这等程度,
例如,你的双手被绑在背后,
你的背靠着墙,
或是在一间实验室
穿白大褂、戴防护镜,
你可以为人民而死——
甚至是为那些素未谋面的人,
即便你知道,生活
是最真实、最美好的事。
我是说,你必须如此认真对待生活
即便七十岁,例如,你也会种植橄榄树——
而这也并非为了你的子孙,
仅是因为即便你畏惧死亡,你并不相信它,
因为生活,我是说,更重要。

1947

 

II

比如说,我们病重,需要手术——
这意味着我们可能无法
走下手术台。
即便这不可能不让人感受悲伤,
走得有些过于匆促,
我们仍会被讲出的笑话逗乐,
我们会望向窗外,看有没有下雨,
或者仍会焦急等待
最新的新闻广播……
比如说,我们身在前线——
即,为了那值得斗争的事情。
在那里,在首次进攻中,就在那天,
我们可能以面扑地,死去。
我们会以不寻常的愤怒知晓这一点,
但我们仍会至死都在担忧
这场可能持续数年的战争的结局。
比如说,我们身陷监牢,
年近五十,
我们还有十八年,即,
在层层铁门打开之前。
我们仍会和外界共同生活,
和它的人民与动物、斗争与风——
我是说,和高墙之外的外界。
我是说,无论如何、无论身在何处,
我们必须生活,就像我们永不死去。

1948

 

III

这地球将变得冰冷,
群星中的一颗星,
最小的中的一个,
蓝色丝绒上的镀金斑点——
我是说,这就是我们的广大地球。
有一天这地球将变得冰冷,
不像一块冰
甚至也不像一朵垂死的云
仅仅像是一颗空核桃,滚动
在漆黑的太空之中……
你现在一定为此悲痛
——你现在必须感受这悲痛——
因为这世界必须被如此热爱,
你才能说:“我曾活过”……

1948.2

作者 / [土耳其] 纳齐姆·希克梅特
翻译 / 冬至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对以往的人来说,这自然也是个重大问题,但似乎并非那么难以回答。他们相对容易地就能从其身处的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中,找出属于自己的答案。对现代人来说,这个问题则像无底洞,激发着我们的焦虑与恐慌。假装没看见它,努力不思考它,忽视之、压抑之,是最常见的应对之法。有些人则是借来别人的答案、或是自己匆匆作答、敷衍了事。还有一些人则是摆出一副虚无主义的姿态,对这个问题本身大加嘲讽:生活哪有什么意义可言,一切不过是自欺欺人,人生就是在荒谬和迷梦之中。这话有错吗?似乎也没有。若是这人的态度更加严肃认真,努力去承受荒谬、直面虚无,倒也有着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

今天推荐土耳其诗人希克梅特的这首诗,不是为了向大家呈现某个确切的答案,而是我从诗中读到了一种人与生活、世界的关系,读到了一种看待人和世界的视角。

诗的第一节,诗人描述了一种生活态度,不要将生活视作玩笑,而是要认真生活,将之作为全部的工作。这全部的工作,不是为自己谋利,而是指向利他、面向未来,为自由与公正、为更美好的世界而战斗。说起生活,就绕不开死亡,而诗人说到,怕死很正常,但不因恐惧而迷信它,努力将目光转向更重要的生活,去种树、去为后来人留下树荫和果实。

在第二节中,诗人进一步深化对死亡的态度。死亡是难以避免,但真切的生活仍旧值得一过,依然保持幽默和随和,依然关心窗外的天气,依然在乎新闻和战况,即便身陷囹圄,也要努力与墙外的世界生活在一起。

在这样的态度中,有一点或许值得我们深思。诗人之所以能够直面死亡,充分生活,是因为他很少局限于自我之中。过分关注自身的人,终究是狭小的,内心容易枯竭,诗人展现出的充足坚定的意义感,来源于他与周围人、周围世界的紧密联系。在这个人际关系日益原子化、破碎化的环境中,这状态显得尤为可贵。

而到了最后一节,诗人对主题再次深化。这种状态又是从何而来?诗人写到了一种“宇宙视角”。个人生活是有限的,星球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在这种宇宙视角下,我们认为极其广大的地球,仅仅是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一颗小小的斑点,会在未来变为空空的核桃滚落在黑暗中。想到这宏大的必然毁灭,每个人都会感到悲痛,而诗人却认为,这悲痛是非常珍贵的,需要每个人努力接纳它、感受它,因为这悲痛会唤起我们对这个世界深深的爱。

这份深深的爱,能将我们带出狭窄封闭的自我,带出虚无的深渊,赠予我们与他人、与生活的深刻连接,也会赠予我们充分活过的满足和无悔。

荐诗 / 冬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