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时刻,人的“共情”死了

Davide Bonazzi

 

共情

共情——在2017年1月20日之前
的某个时刻死了。大门消失了,而
我们却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门铃
消失。火车停运。有人偷了“北极”
的标志。我是你,是你,还有你。
但横在我们中间的有太多的障碍。
我永远无法感受到母亲的病痛或是
父亲的痴呆。乐谱上的黑色音符只
代表了声音,琴键必须敲击特定的
琴弦,而琴弦是由钢丝制成的,而
钢丝是由地下得来的铁和碳冶炼而
成。我们为什么要制造钢琴这样的
事物来表现美或痛?我们为什么要
画下看到的事物?谈到绘画,母亲
常说:“临摹就行。”艺术家只是探
访了痛并去想象它。我们赞美的是
艺术家,而不是苹果,也不是正被
慢慢谋杀的苹果的影子。一定有某
种作画的方式,让画不至于成为一
首挽歌。

作者 / [美国]张明皚
翻译 / 李栋
选自 / 《记逝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配图 / Davide Bonazzi

Empathy

Empathy—died sometime before
January 20,2017. The gate vanished
But we don’t know when. The doorbell
Vanished.The trains stopped moving.
Someone stole the North Pole sign. I
am you, and you, and you. But there
are so many obstacles between
us. I can never feel my mother’s
illness or my father’s dementia. The
black notes on the score are only
representations of sound, the keys
must knock certain strings which are
made of steel, steel is made of iron
and carbon from the earth. Why do
we make things like a piano that try
to represent beauty or pain? Why
must we always draw what we see?
Just copy it, my mother used to say
about drawing. The artist is only
visiting pain, imagining it. We praise
the artist, not the apple, not the
apple’s shadow which is murdered
slowly. There must be some way of
drawing a picture so that it doesn’t
become an elegy.

 

VICTORIA CHANG

 

原来人在悲伤的时刻,共情也会丧失。人和人之间,会产生很多的隔绝与障碍。你无法理解他人的病痛,别人也未必能理解你的悲伤。甚至开始质疑艺术,“艺术家只是探访了痛并去想象它”,而这与“痛”的距离还很远。

母亲离世,诗人拒绝书写挽歌,而是在悲痛又焦灼的两个星期里为她在这个世界上所失去的一切写起了讣告。这就是这本诗集《记逝录》的发生,诗集的名字OBIT,直译过来就是讣告。

在这本获得诸多奖项和提名的诗集里,诗人写道:“人死后,记忆醒来,迈开了双腿。” 诗人以报纸讣告的形式命名已经逝去的事物,以及死亡对生者的影响。这些事物包含了:父亲的额叶、母亲的肺、牙齿、家庭、亲情,甚至未来、友情、乐观、野心,以及生活中任何出现的具体事物:椅子、蓝色连衣裙等等。这本诗集勇敢而温暖,直面悲痛,为生者立了一份饱含情感的遗嘱。

美国文学评论家卡姆兰·贾瓦迪扎德在《纽约客》上这样评述本书:“某些失去会改变你的语法。”如果死亡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我们该如何书写那些生命中逝去的人与物,如何书写可以预见的自我的死亡。张明皚告诉我们,最好的选择是直面悲痛,坦诚地接受伴随死亡而来的漫长余震,在文字中、诗行中,赋予消亡的一切以新生。

张明皚

张明皚(Victoria Chang,1970- )是美国当代作家、诗人、编辑。现为佐治亚理工学院伯恩诗歌讲座教授(the Bourne Chair in Poetry at Georgia Tech)。《记逝录》是其代表作,本书出版于2020年,曾获《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美国笔会福尔克诗歌奖,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短名单和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



 

荐诗 / 流马

查看原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