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东西会涌⼊你的胸膛,⼀种过分强烈的爱

Sophia Bil

领受

⾸先,
你必须任你的⼼
被撕开
⽤⼀种你从未
感受过
也⽆法想象的⽅式。

你将
⽆从分辨
此刻的感受
是痛苦还是狂喜,
是命中注定
抑或只是旧伤
再度流淌,
提醒你⽣命中
所有未竟的篇章。

某种东西
会涌⼊
你的胸膛,
像被沙漠⾦银花
沁甜的空⽓,
那正是⼀种
过分强烈的
爱。

你会怔在原地,
⼀动不动,
茫然不解。
事后,你会把这⼀切
遗忘
直到下⼀次
你才会恍然低语:
是的,是的,我曾经历过,
它又来了——
正当你的眼帘
再次
缓缓阖上。

翻译 / 张若轩
配图 / Sophia Bil

Taken

First,
you must let your heart
be broken open
in a way you have never
felt before,
cannot imagine.

You will
not know if what you are
feeling
is anguish or joy,
something predestined
or merely old wounds
flowing once more,
reminders of all that is
unfinished in your life.

Something
will flood into
your chest
like air sweetened by
desert honeysuckle,
love that is too
strong.

You will stand there,
very still,
not seeing what this is.
Later, you will not remember
any of this
until the next time
when you will say,
yes, yes, I have known this before,
it has come again,
just as your eyes fold under
once more.

它来了,你便⽆法逃脱。

当⼀⾸诗名为《领受》,它便不再是普通的⽂字,⽽是⼀场灵魂觉醒和神圣的临在。

它的作者,美国诗⼈多萝西·沃尔特斯(Dorothy Walters)在她52岁那年,于⼀次深沉的冥想中,被⼀种⽆法⾔喻的极乐⼒量彻底打开,从此⾛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这⾸诗,正是这种神秘降临的精确记录。

它的语⾔,像体验本⾝⼀样,直接⽽毫⽆修饰。诗句短促,呼吸紧逼,模仿着被巨⼤⼒量击中时的怔忡与停顿。“你必须任你的⼼/被撕开”——这⾥没有商量的余地,只有全然的被动。

你僵在原地,⽆法命名这⼀切。席卷你的是极致的痛苦,还是⾄⾼的狂喜?你分不清。你⽣命中所有未完成的、所有隐秘的伤⼜,都随着这股⼒量⼀同苏醒、流淌。然后,你尝到了那阵甜——清晰、确凿,如同沙漠中幸存的⾦银花所散发的⾹⽓。

“沙漠⾦银花”的甜,因此带上了⼀层复杂的意味:它既是恩典,也是⼀种考验。它如此美好,令⼈向往,但其强⼤的⼒量也正是“撕开”我们原有⼼灵的缘由。这完美解释了为何体验中混杂着“痛苦”与“狂喜”——我们被这极致的美好所伤,也因这伤害⽽触及了超越⾃⾝的维度。

就在这⽭盾的中央,你忽然明⽩了:那撕开你的,与这抚慰你的,是同⼀件事。这过于强烈的,正是爱本⾝。爱,从来不是征得你同意的;那种超越凡⼈理解⼒的爱,既不温柔,也不⽂明,因其过于纯粹⽽显得凶猛。

⽽这,正引向了诗的核⼼哲理:真正的恩典,往往以暴⼒的形式降临。我们习惯的爱,是温暖、是柔情。但这⾸诗揭⽰了⼀种更根本的爱,它像宇宙本⾝的法则,不在乎你的准备,只负责将你打破、重组。你不是去“获得”它,⽽是被迫“领受”它。那个“被撕开”(broken open)的被动语态,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我在那⼀刻消散,⼀个更庞⼤的存在占据了你的中⼼。

在我的⽣命中,这样的爱,也曾降临。我被击中,我⾂服并领受,此后整个⼈⽣被彻底改变。这⾸诗完全写出了我⽆法形容的体验。那时我才刚刚开始写诗,“被撕开”的感受,好像“深夜平躺在我⾝上/我的外⽪,被它/⼀层层,剥落/于是我看见/我的莲⼼,我的⼥⼉/在⿊⾊的潭⽔中央/静静颤抖”;我记得与爱相遇的极致体验:“不可避免地,他们相遇/就像宇宙⼀次/偶然的挤压”;⽽那种⾃我被俘的暴⼒性,就是“整个世界如落叶/全部坠⼊她的眼睛、/她坠⼊你/在同⼀场暴乱中央”。当然,我也切肤经历着与爱的喜乐相⽣相伴的痛苦——“在激涌的快意中,⼀股悲哀的暗流,/真实⽽永恒!”

但当时我并不知道,在爱的风暴中⼼,不论被多强悍的⼒量裹挟,都没有关系,因为事后,你会遗忘。诗歌⾄此变得极其平实、⽇常,仿佛在陈述⼀个再普通不过的事实。

这并不是此诗的败笔。这种从神话性到⽇常性的跌落,恰恰印证了此种体验的超越性——它的密度,⽆法被⽇常的⼼智长久承载和记忆。遗忘是⼀种⾃我保护。不过,你的⾝体会替你记得。直到某个毫⽆征兆的瞬间,那熟悉的震颤再次掠过。你不会惊讶,只会在⼀⽚寂静中,对⾃⼰轻声确认:

“是的,它又来了。”

于是,诗在结尾处形成循环,暗⽰这种降临不是⼀次性的救赎,⽽是⼀种周期性的宿命,是⽣命需要反复回归的、哀痛与喜悦交织的源泉。

当眼帘“缓缓阖上”,这不是终结,⽽是在绝对的领受后,最深的拜服与内在的凝视。多萝西·沃尔特斯⽤她的⼀⽣和这⾸诗告诉我们:有⼀种爱,其任务是击碎我们,⽽我们的荣耀,便是在碎⽚中,认出那来⾃源头的光芒。

查看原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