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变得衰老,人就变得年轻

WechatIMG7224

题图 / 李大成

今天中午,四川大学教授、诗人向以鲜在朋友圈发布了诗人陶春去世的消息。诗人陶春是《存在诗刊》核心创办者之一,对四川民间诗歌推动很大。读睡今天推送他的一首小诗及一段诗论,谨此向这位诗人致敬并致哀。搜索“存在诗刊”公众号可以找到更多他的作品。

陶春的诗语言简洁,锐利,以一种向内挖掘的深邃力量,成就其自成逻辑的思想内核,在这样坚实的支撑下,其诗则时常弥散着某种梦幻与玄奥的气质。在这篇诗论中,他所谈及的信仰关乎诗人的诚实,关乎诗歌的本性及诗人在创作中想要对这本性的廓清。 (编者按/读睡黑手)

循环

1

人——落入梦中
直至融化

当梦重新聚拢
人——落在空白上站立
又开始高声说话

2

梦变得衰老
人变得年轻
年轻得甚至忧心忡忡
要去投身更新的摇篮

作者 / 陶春

诗与信仰

作者 / 陶春

信仰一词,意指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心灵倾向对外部世界充满不同特征的各种存在所做出的一种观念上和行为上持久的肯定或否定。当一个人觉察到自己的心灵世界不够强大或根本没有心灵世界时,他就会去有意识或者盲目地服从和信赖一个活着或死去的,他认为是了不起的人或一个表面上看起来是生机勃勃的政党或国家领袖或一个不朽的神。当然,也可能是有时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东西,并通过他(它)来指导和帮助自己生活,最终证实自己的价值。

诗的定义要使诗本身获得它自身范围内更大的价值和本性,不可能在作品内充满节奏及音韵、音律的分行语言形式所夹杂的与之相呼应的人、物、事件、景色等等现象的流动之中找到(这里还包括极端形式主义者把题目与作品内容构成的诗整体彻然分开或对立)也不可能在我们自身的观念内和作品本身存在的意识观念内(通常指诗者在对一题目所存在的内在与外在价值意义所做出的某一根本倾向上的判定与舍取)找到,何况通常一部真正作品是形式与内容,声音与意义密不可分的整体,相互掺杂,一个包含着另一个,因此也不可能在二者的总和之中找到,而只能在诗本身所提供给我们的心灵活动内部释放的统一感受性中找到。

作品中说出的正是我们冥冥中萦绕在心尖模糊意欲过的或是曾经想说而又无法说清楚的,它克服了我们心中的种种厌恶而超越了我们的对立面:一种流行的偏见、流行的观念和词藻、一种一眼就看穿了的蹩脚技巧、虚伪的真理;日常生活中那些使我们变得毫无生气、暧昧不清的种种被遗忘的东西在这里似乎恢复了另一种视觉的生命,变得那么清晰、精确,绝对呈现在我们眼前,它似乎就是一个特殊的不同角度完整的客观物质的多面活体,一个自足的、独立的有别于我们通常称为真实世界的时刻活动着的世界,根本不能被它之外的任何东西(语言、材料、观念等)来证明,只感到我们的心灵被这一特殊客观物散发出的气流搅动着,支配着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反应,或许是一阵阵冲动,或许是一种绝对服从,它使我们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甚至无多余的话可说,因为我说这就是诗:那使我们的心灵活动与作品里的心灵活动产生了种种不同对立和不同程度完全重合的那种不可能被其他表现替代的独一无二,不可任意增加、减删的客观存在物在纸上活动。

第2807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