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蛋里,我们正被孵化

WechatIMG6407

题图 / Gabriel Isak

 

在蛋里

我们生活在蛋里。
蛋壳的内侧
是我们胡乱涂抹的下流图画
还有我们敌人的小名。
我们正在被孵化。

孵化我们的人,
把我们的铅笔也拿来一起孵。
当有一天我们破壳而出,
我们将立刻变成
孵化我们的人的模样。

我们相信我们正在被孵化。
我们想象着一只好心肠的家禽
然后写下小学生作文
关于孵化我们的母鸡的
颜色和品种。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破壳而出?
我们住在蛋里的先知们
为了一份平庸的薪水
对于孵化时间的长短争执不休。
他们假设是X天。

出于无聊还有实际的需求
我们发明了孵化箱。
我们很关心我们在蛋里的下一代。
我们很乐意把我们的发明专利
推荐给看管我们的人。
我们头上还有屋顶。
衰老的雏鸡,
具有语言能力的胚胎
整日喋喋不休
还在谈论着他们的梦想。

可要是我们现在并没有被孵化?
要是这壳上永远都不会出现一个洞?
要是我们的天际线只是我们
涂鸦上的天际线并且永远不会改变?
我们希望我们正在被孵化。

即使我们只是谈论孵化,
却仍然害怕会有人
在我们的蛋壳外面感到饥饿,
把我们敲开,丢到锅里,撒上盐——
那我们该怎么办,蛋里的兄弟?

作者 / [德国]君特·格拉斯
翻译 / 肖蕊

IM EI

Wir leben im Ei.
Die Innenseite der Schale
haben wir mit unanständigen Zeichnungen
und den Vornamen unserer Feinde bekritzelt.
Wir werden gebrütet.

Wer uns auch brütet,
unseren Bleistift brütet er mit.
Ausgeschlüpft eines Tages,
werden wir uns sofort
ein Bildnis des Brütenden machen.

Wir nehmen an, daß wir gebrütet werden.
Wir stellen uns ein gutmütiges Geflügel vor
und schreiben Schulaufsätze
über Farbe und Rasse
der uns brütenden Henne.

Wann schlüpfen wir aus?
Unsere Propheten im Ei
streiten sich für mittelmäßige Bezahlung
über die Dauer der Brutzeit.
Sie nehmen einen Tag X an.

Aus Langeweile und echtem Bedürfnis
haben wir Brutkästen erfunden.
Wir sorgen uns sehr um unseren Nachwuchs im Ei.
Gerne würden wir jener, die über uns wacht,
unser Patent empfehlen.
Wir aber haben ein Dach überm Kopf.
Senile Küken,
Embryos mit Sprachkenntnissen
reden den ganzen Tag
und besprechen noch ihre Träume.

Und wenn wir nun nicht gebrütet werden?
Wenn diese Schale niemals ein Loch bekommt?
Wenn unser Horizont nur der Horizont
unserer Kritzeleien ist und auch bleiben wird?
Wir hoffen, daß wir gebrütet werden.

Wenn wir auch nur noch vom Brüten reden,
bleibt doch zu befürchten, daß jemand,
außerhalb unserer Schale, Hunger verspürt,
uns in die Pfanne haut und mit Salz bestreut. –
Was machen wir dann, ihr Brüder im Ei?

Günter Grass

1958年,《铁皮鼓》出版的前一年,君特·格拉斯写下了这首《在蛋里》。与他之后的许多作品一样,这首诗尖锐、犀利、充满讽喻,有着一望可见的浓厚政治色彩,所探讨、质询的又绝不仅仅止于政治的范畴。

“我们生活在蛋里。”格拉斯开门见山,直白坦然,一副理所当然的架势,仿佛这不仅是诗中那些“蛋内居民”的共识,也是诗外所有读者的共同经验与认知。当然,事实也的确如此——不论我们来自哪个时代、何种背景,都不会缺乏在某个“蛋”中生活的经历,单单以当下而言,小到一间被隔离的房间,或是网络上无法打破的回音室与同温层,大到难以跨越的国界,以及人类知识的极限,都是我们的蛋壳。

可以说,只要我们定义了内部,就会产生(相对或者绝对,暂时或者永久)难以触达的外部,也就有了蛋与蛋壳。

对于蛋里的人来说,蛋外的世界又是令人向往的。不论是破壳而出,还是被孵化,都意味着到外面去,哪怕我们对于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也并不清楚到外面去是为了什么,都不妨碍我们把“到蛋外去”当成极其郑重的目标与盼望,并且一本正经地为此筹划、努力。好在“蛋壳”看上去并不像“石墙”、“铁幕”一样坚不可摧(也许正是因此,蛋里的人们才更容易抱有破壳而出的指望),只是这指望渐渐地变的不确定起来,由确凿的事实变为一厢情愿的信心,又衰减为虚弱的希望,终于在诗的结尾处,蛋内的居民开始担忧起来自外部的威胁,想象中那个好心肠的母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暴力的拥有者,盼望着要打破的蛋壳,此刻似乎又成了一种保护,然而在这样造物主般可以决定众生命运的力量面前,薄薄的蛋壳又能有什么用呢?

而倘若我们承认,蛋外的人——无论他是慈爱的还是暴虐的——是这样一种远远超越了我们的存在的话,那么我们无疑就永远不可能破蛋而出,将永远生活在一个最大的蛋,也就是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里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所有的勾心斗角、汲汲营营,也不过是仿照着这个最大的蛋的样子,建造了一连串更小的蛋罢了。

荐诗 / 肖蕊
第3189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