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这场旅行使你喜悦,请成为我们行走的动力、路途中的慰藉、闷热正午的阴凉、遮挡霜雨的篷顶、疲倦时的舟车、困顿中的帮助……

WechatIMG14621

题图 / Acacia Johnson

《我若在海极留下》之十七 

 

六年过去了,
直到远征队的幸存者
接到命令,
返回首都。
施特勒却在到达
阿瓦恰湾的几天后
离开队伍,与哥萨克人列皮奥欣
步行前往半岛的地腹。
主,若这场旅行使你喜悦,
请成为我们行走的动力,
他自言自语道,成为
路途中的慰藉、闷热
正午的阴凉、
黑暗中的光、
遮挡霜雨的篷顶,
疲倦时的舟车,
困顿中的帮助,使我们
在你的引领下
平安抵达
我们应当去的地方;
保护我们吧,主,
让众吉星
聚集在我们头顶。

作者 / [德国]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译者 / 任昱璞
选自 /《自然之后:一部元素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Sechs Jahre dauerte es…

 

Sechs Jahre dauerte es,
bis die Überlebenden der Expedition
Order erhielten,
in die Hauptstadt zurückzukommen.
Steller aber hatte sich wenige Tage
nach Ankunft in der Bucht von Avatscha
vom Korps abgesetzt und war mit dem Kosacken Lepekhin
zu Fuß ins Innere der Halbinsel aufgebrochen.
Wenn Dir die Reise gefällig ist,
sei unser Antrieb beim Gehen,
sprach er bei sich, sei
Trost auf dem Weg, Schatten
im Schwülen des Mittags,
Licht in der Finsternis,
Decke wider Frost und Regen,
Wagen in der Stunde der Müdigkeit,
Hilfe in der Noth, auf daß wir,
unter Deiner Führung, fahrlos dort eintreffen,
wo es uns hinzieht;
trag Du die Sorge, Herr,
damit die Sterne günstig
über uns sich scharen.

W. G. Sebald

 

亚洲大陆与美洲大陆之间的海峡,名为白令海峡。白令,是丹麦探险家,曾两次被沙皇派遣到远东进行考察和探险。

第一次,他沿勘察加半岛向北驶入极地,认为两个大陆并不相连。第二次,他和船队望见如今的阿拉斯加,并在旁边的一座海岛登陆,因补给不足未能登陆美洲大陆就决定折返。

在这次探险中,随行着一位来自德国的博物学家施特勒。他出生于基督教家庭,获得奖学金并进修神学,而后来他背弃了宗教,着迷于自然科学。那些年,有一则报刊消息在施特勒脑中挥之不去,就是不断扩张的俄国计划派遣远征队去探索亚洲大陆东部的尽头。

在徐徐展开的大航海时代,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人类对于认识自然、认识世界有了前所未有的激情和信心,施特勒不愿埋首在古老的经卷之中,他急迫地想要走上探索世界、认识自然的崭新大道。他彻底放弃了家族的期待,背离了上帝,在多次辗转之后,如愿加入白令第二次的远东探险队。

路途艰辛,也有惊险,但整体上是顺利的,施特勒踏上阿拉斯加旁边的海岛,一切都像他之前所想。

然而,在他随白令一同返航时,他们遭遇剧烈的风暴,发生了严重的海难。施特勒看着旅伴的尸体、幸存者的恐惧和消沉,人类自以为是的丰富知识在这样的自然面前是多么无力,只像是包裹在人类心智上的一张薄薄的保温毯。在苍茫的大海上,在广袤的夜空下,施特勒想到之前背离的上帝——“主”。

这首诗出自德语作家塞尔巴德的处女座《自然之后》中的第二组诗,他描述了施特勒追踪白令进行远东探险的漫长一生。这第十七首描述了施特勒在历经海难之后的一个重要人生决定。

他没有跟随远征队的幸存者一起返回圣彼得堡,而是选择留在堪察加半岛,深入搬到腹地。他要做的是深入到土著部落之中,在那里搭建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为那些被海军虐待的土著人辩护。

所以,这个决定是施特勒重新认识自然和上帝之后,再一次为自身所确立的命运。在充满不确定的人生道路上,他希望主能为自己提供力量,是“路途中的慰藉”,是“闷热正午的阴凉”,是“黑暗中的光”,是“遮挡霜雨的篷顶”,是“疲倦时的舟车”。这些意象连在一起,展现了施特勒转向信仰之后心中的虔诚和坚定。

而之后,施特勒遭遇了怎样的人生结局呢?他的行为触怒了一些人,他遭到了反对,被审讯,被下令拘捕,后来他在逃跑的旅途中遇难而亡。

无论施特勒的结局如何,这种诗在重读之下依然散发着强烈的感染力,不只是其中的宗教意味,更是有着命运在一个人身上逐渐清晰的无形魅力。

而这样的时刻,是许多人都曾想象而终究没有遇见的时刻。

荐诗 / 冬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