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 / 望川
我没有把你用光吧?
没有把你饮尽吧?
亲爱的小小喷泉
你从哪里得到食粮?
又从哪里获取
闪光的力量?
我穿过大半个城市
吮吸你
像一张嘴巴
你就在这里:
我窗户上的水珠
饱经温暖和风霜的面庞
作者 / [奥地利]弗丽德里克·迈吕克
翻译 / 马文韬
她的作品往往从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和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在形式上别出心裁,利用语言的想象力去捕捉日常生活、爱情和悲伤的细枝末节,以新颖而密集的文本形式呈现,所以她的作品通常被认为具有“魔幻”风格。
迈吕克出生于维也纳,是一名教师和一名裁缝的女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战后一直在维也纳几所公立学校担任英语教师。她 15 岁开始写诗,在1956年出版诗集《缪斯之死》时,即被公认为同代人中最重要的抒情诗人。
她与同为剧作家的爱侣共同生活半个世纪,期间两人合作了大量作品。她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他们常常一起站在厨房里,脑子里都是诗,只不过“不是同一首”,足见两人感情深厚,且在写作上一直相互砥砺,在爱侣去世后,悲痛令她无法写作,直到九十多岁时,才重新恢复写作。
她的散文常常被认为是一种“私小说”,她在作品中喜欢直接引用现实中的私人谈话、书信和日记。她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我生活在画面中,我在画面中看到一切,我完整的过去、记忆都是画面。我将这些画面转化为语言的方式就是钻进那些画面,在里面徜徉,直到它变成语言”。她承认贝克特和荷尔德林的文学作品对她启发良多。也许正是她的作品充满了各种画面的蒙太奇,所以才被认定为一种“魔幻”。
今天推的这首诗也差不多是这样。突如其来的一句“我没有把你用光吧”,充满了可爱的童趣和不可预知的转变。这正是一种典型的用语言发动的想象,然后一系列的追问紧跟着画面的涌现相伴而来。一个念头的小泉眼,就这样平地涌出一个诗歌的喷泉。从泛泛的“用光”,到具体的“饮尽”,而后将对象落实为“亲爱的小小喷泉”,然后按照思维的逻辑,去追问这喷泉的力量来自哪里。接着拉开空间的距离,“穿过大半个城市”,啜饮这个“喷泉”,就像吮吸一张嘴巴,再由嘴巴联想到窗户上的水珠,以及由这水珠联想到的“饱经温暖和风霜的面庞”。
一首诗写不到最后,就不知道究竟在写什么,这大概就是这种自由联想的蒙太奇式写作的特色吧。正如她对生活的看法:“就像一个惊喜——你永远不知道它的结局是什么,这是你自己创造的冒险”。
所以,亲爱的读者,你觉得迈吕克的这首诗究竟写的是什么呢?
荐诗 / 流马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