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谁也不爱我们
我们开始
爱母亲
假如谁也不给我们写信
我们回忆
老朋友
我们说话只因为
我们害怕沉默
且出门危险
最后——在那些偶遇的荒废公园
我们为可怜的小号
和苦脸乐手们哭泣
1959
作者 / [俄罗斯] 根纳季·艾基
翻译 / 骆家
选自 / 《旷野—孪生子:艾基诗集》,雅众文化
记得前不久写荐诗,引用过维特根斯坦的一句话,意思是对不可言说之物,最好保持沉默。其实另有一些“不可言说之物”让人沉默是因为它们足够可怕,让人恐惧,而这样的沉默实则是被迫的、尴尬的,且荒诞的。如果前一种沉默是智慧,后一种沉默则变成一种顺从。
这首诗如果换一种说法,或许可以是这样:如果谁也不爱我们,我们至少还有母亲可以爱;如果谁也不再给我们写信,我们至少还有一些老朋友可供回忆。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如果不让我们说话,如果警告我们出门有危险,我们干嘛还要保持着一种不得不如此的沉默呢。到最后,只能在一个荒僻的公园里,为那可怜的小号手——自己的另一个镜像——而哭泣。
根纳季·艾基并不像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也远远谈不上“反动”或者“异议”。他的诗歌在风格上更接近于一种“朦胧”,打击他的人很难从他的作品中找到什么明确的政治性错误,反而是其难以掩盖的才华所呈现出来的全新表达足以唤起人性而令人不安。
1934年艾基生于俄联邦境内的楚瓦什共和国,本姓李辛(Lisin),后改艾基,意为“那一个”。父亲是乡村教师,曾将普希金的作品译成楚瓦语。1949年,艾基开始在楚瓦什语报刊上发表作品,很快成为公认的先锋作家一员。1953年至1958年,艾基求学于莫斯科高尔基文学院,住在城郊作家云集的佩列捷尔金诺,与帕斯捷尔纳克为邻。1958年,艾基出版了个人首部诗集。但此时,与获诺贝尔奖后正遭批判的帕斯捷尔纳克的关系,让他惹祸上身。高尔基文学院于同年将他开除,理由是“创作了怀有敌意的诗集,破坏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的基础”。今天推出的这首诗《道》,写于1959年,正好是在其被高尔基文学院开除之后,其心情的压抑是可想而知的。
艾基去世后,其作品英译者彼得·弗朗斯在为《卫报》撰写艾基的讣闻中称,艾基的自由诗体对俄语诗歌传统而言,未免太过另类。他的世界主义的视野、非俄诗风与朦胧意象,均在本国遭受不少指责。其作品“总是处于睡与行的交界,是一种通向欲言之物的充满模糊与静默的媒介”。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艾基也表达过类似的话。当有人问他怎么写诗的时候,他如此回答:“也许这很可笑,但是我要对你说,我所有的诗歌几乎都写在似睡非睡之中。真的,如此持续很多年了。现在如何写诗,我回答不出来。现在——没有那个特别的梦了;而现实——像一个噩梦。”
荐诗 / 流马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