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吃葡萄,从最酸的那颗吃起

常芷

不着急

还有大把的时间
该发生的慢慢发生
已经发生的再来一次
每次品尝一点点
就像吃葡萄
从最酸的那颗吃起
这样每吃一颗
都是吃过的里
最甜的

选自 / 《用力放轻松》,广东人民出版社
配图 / 常芷

这首诗以从容的语调探讨时间、体验与感知的关系,通过日常吃葡萄的比喻传递出一种独特的生活哲学。

酸葡萄代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苦涩或挑战,而主动选择“从最酸吃起”体现了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甜味”亦非客观存在,而是通过对比(“吃过的里最甜的”)被主观建构的结果——暗示幸福是一种需要策略的认知艺术。

它并非简单提倡“延迟满足”,而是如何通过调整体验顺序与认知框架,将人生转化为越品越甜的过程。它揭示了一种智慧:生活的滋味取决于我们如何安排咀嚼它的方式——哪怕是最酸的葡萄,也能成为甜味的催化剂。

这当然不是多么新颖的比喻。宁不远这首诗可贵的一点是来自事上打磨出来的阅历,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碰巧最近又读到布考斯基的一首名叫《一首不着急的诗》,顿觉这“不着急”之间有着太多奇妙。他在诗中说:

有一个家伙给我写信
他说他感觉
我现在的诗
与我过去的诗
相比较
没有“紧迫感”。
 
嘿,如果确实如此
他为什么
会写这样的信给我?
我让他的日子
变得
支离破碎了吗?

诗人不能被读者所要求的“紧迫感”牵拉,读者也不能指望靠别人的紧迫感生活。生活只有按照自己的节奏,葡萄才会越吃越甜。

查看原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