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忘记那些流泪的眼睛
女儿的毕业典礼
班主任拿着发言稿的手
在抖。话筒音响效果不好
有些地方没听清
她说到给刚入园的小朋友喂饭的时候
我想起老师们一只腿上抱一个的情景
我没给女儿喂过饭
女儿更小的时候
尿不湿我也没怎么换过
老婆常说是诗歌美化了我这个父亲
女儿的班主任和幼儿园老师
她们没有谁给她们美化
当她们红了眼眶、流出热泪的那一瞬
面对的,是一群还不懂
什么是毕业,什么是分离的孩子
她们欢快地唱着、跳着,吃着老师分给她们的蛋糕
没有拥抱,没有离别
诗歌从一个离别的场景开始,在极具真实感的细节叙述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记忆的场景,而后又顺理成章回到当前,现实——记忆——现实,就像一道温柔的目光,或者是和缓的波浪,令诗歌产生的清晰明确的时空结构,缓缓注入到读者的心里。
这是一种高级的情绪调配,一股淡色的忧伤将会绵延很久,因为我们尽管即将分离,即将天各一方,那不变而永久存在的关系会因人之所以为人的感情而一直维系在悄无声息处。
当孩子长大,走出高考考场,偶然碰见了幼儿园时喂饭的老师,两人目光甫一接触,分开后各自生活的一切波澜,都一定会纷乱但热情地聚集在眼前这一刻。
我们常常感叹时间,实际上感叹的就是像这一刻的、时间被压缩释放的那种难以言喻的冲击力。
忽然想起我的高中班主任,我们称她“灭绝师太”(无恶意地猜测,恐怕有无数个被学生们绰号以“灭绝师太”的老师吧?),因她特别严厉。有一天我回到成都,在玉林的街道上看到她,她一时没认出我,目光试探了很久之后,才想起了我的名字。我读书时又叛逆成绩还差,可是她叫出我名字的时候,依然给了我一个深刻的微笑。
直到我读到这首诗,忽然记起了那个重逢,才觉得理解了“流泪的眼睛”。
那无关道德,无关优秀与平庸,那是独属于当事人的记忆,那眼眶里含着的眼泪,正是人生不断的相遇、别离、成长;这些无数的片段,凝聚在一个瞬间的记忆冲动中,成为我们最为可贵的情感表达。
孩子们天真无邪,什么都不懂,更衬托出了老师们眼泪的复杂含义。我不愿意用到“爱”这个词,我愿意说,眼泪所包含的,是记忆的即将失去,是过去三年或数年相聚时光的挽歌。是的,是对时间中的自我的挽留。
因为这首诗引发的联想既深且广,所以我并没有多谈诗歌的具体叙事,也许这样更好,因为诗歌在进入了情感通道之后,又恰到好处地停留在了即将浓烈处,我认为这也是这首诗歌的动人之处,毕竟每个人联想的分支都会有所差异。
不过爱也好,记忆也好,挽歌也罢,这都是老师、孩子、家长,人生中很有分量的时刻,同时也是我们所有经历过分离场景的人的情感闪回的时刻。
愿我们长久地拥有那些值得流泪的时刻,愿我们在记忆中重温时,能够微笑,能够积极。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