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会梦见她回来家中

640-29给母亲

她活着时喜欢清扫残花和落叶
吃素食,穿自己做的粗布衣
每年春天养一窝鸡娃,栽几棵幼树
立冬后用白纸贴糊风门和窗户
侧身睡觉时怡然得像个孩童
如今她躺在故乡的河堤旁
在一片柳树和杨树的浓荫里
坟上开满白雏菊和紫花地丁
有时我去散步,会看到上面有许多
黄粉蝶飞翔,花背鸟在柳荫丛中啼鸣
我说:谢谢你们,陪伴了她的寂静
有时我会梦见她回来家中
给我做饭、开门、叠被、晒衣
拉着我烫伤的手腕细看
她坐在院落里,我站在屋门口
紫楝花盛开在院落上空
光阴中,仿佛她仍健康,我仍芳青……

作者 / 杜涯

 

人对死亡的畏惧也饱含尊敬的心理,相对于所谓“自为的存在”——一个行动中的人,他(她)无时无刻对“现在”的超越与否定,都容易陷入观念上的“原初命定”的陷阱。即我们的生活轨迹是无可依违的,只能随着时间流淌,逝世。生活的总和,不过是扭头回望时对零散记忆与事件的再思考。这一切果真存在吗?为什么大多数都散落到泥土中而不再显现。

与自然存在物的坚实、无动于衷相比,人的悲痛更来自对自身不确定感的深切体悟。越是敏感而陷于“追问”情节的人,越容易陷入悲观与绝望。哀而不伤的诗人不过是声律浮华世界中肤浅的张望者。哀则必伤,试图“化悲痛为力量”的人根本不知悲痛为何物。对于他人的悲痛,人甚至缺乏同情的依据。但我们能够从那些纯真敏感者的体验与记述中,寻找某种共同的情感与意志,以期自我印证、警醒,匡扶我们的心灵。

杜涯同样“拒绝拥抱环境”,她对世间人与物的深沉体悟,总指向时光中的往事、流逝中的亲情、变幻不定的命运。她简易真切的诗歌形式,痛彻心扉的情感流露,在这首给母亲的诗中尽显无遗。

死亡是一个谜,但人所投射的爱永远存在,穿越生死。

荐诗 / 高岭

2016/04/0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