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是否真的就是天堂的模样?

640-93图书馆

两个词语之间,必隐匿着一只受伤的蚂蚁,
两本书之间,必有一个死去的人。

我们习惯了反叛和谋杀,
我们习惯了在夜深人静之时,为生者举行葬礼。

作者 / 肖水

 

“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这句关于图书馆的经典描述,将图书馆从人间推向天堂。但上帝同时给了博尔赫斯黑暗和书籍,“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然而肖水的这首《图书馆》并不是“天堂的模样”,它隐匿着死亡、伤痛和混乱,充斥着反叛、谋杀和葬礼,它与通常意义上图书馆里的那种安静、整饬、光明、圣殿般的氛围相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图书馆不是天堂,而是人世间本身。“人”与“书”、“人世间”与“图书馆”构成了双重隐喻。词语的激烈撞击是一种纷争,反叛、谋杀和死亡是人世的常态。我们习惯了这一切,仿佛这一切本该如此。

每一次走进图书馆,我总能从卷帙浩繁中嗅出死亡的气味。那些死者写下的经典占据着书架的最顶端,他们借助文字在生者身上一再复活。而有些生者,他们写下的书死在他们之前。

想象我们是一本书,在人世的图书馆里,我们在书写着自己的经历和故事的同时,也是在重复着前人的经历和故事。死者在我们身上延续,生者提前被举行葬礼,反反复复,无穷无尽。图书馆就是不断重叠、浓缩的人世,而这人世就是一座移动、喧闹的图书馆。

帕斯卡尔说:“这些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而当我们侧身走过图书馆和人世间,总想占据或留下些什么,对“经典”与“不朽”的渴望意味着对“死亡”和“流逝”的恐惧与反叛。读完这首诗,我们或许能体会到一种焦虑感——当我们再次身处图书馆时,感受到的可能不再是那种身处天堂般的欣喜与惊叹,而是会带着疑虑和恐惧,在丧钟日日迫近之时暗自发问:这“天堂”之中,是否有“我”的位置。

 

荐诗 / 李小建
2016/07/1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