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堂堂,照见汪洋

 

题图 / Tom Hammick题图 / Tom Hammick

月光堂堂

月光堂堂
照见汪洋
汪洋水
漫过菱塘
风吹莲子香

作者 / 佚名
选自 / 《孩提时代:两个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儿童生活》,金城出版社

Peaceful Moonlight

Peaceful moonlight
From up above
Cast it’s shadow
Over the sea to bloom the lotus

From The Chinese Boy and Girl

我是广西人,妻子晓丹是广东人,身为两广后代的小儿起初,刚会说话那会,总喜欢以“阿”字开头。

吃肉咬到碎骨头,他会把骨头从嘴里挑出来,拿在手里,对我们说:“阿头,阿头!”;

朋友阿壳送给起初一个足球。每到傍晚,他总会指着门叫唤:“爸爸,去踢阿壳球,去踢阿壳球!”;

暮色降临的夏日,小区天台上的足球场是起初的天堂。在球场上飞奔、追逐着阿壳球的起初,有时候会突然停下来,像发现了秘密似地指着天空,叫道:“阿机,阿机,阿机!”;

有的时候,他又会凝视月亮几秒,回过头提醒我:“爸爸,阿亮!爸爸,阿亮!”

这画面,在我心里就像一首童谣:

“阿亮,阿亮,你来照我。”

在清人郑旭旦收集的童谣《天籁集》中,就有:“萤火!萤火!你来照我!”这样的句子。

我小时候最美的记忆,和“阿亮”有关。

我童年的时光,是在广西山里的矿业基地度过的。中秋节大概是浪漫的矿区青年们最喜爱的节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秋傍晚与家人吃过团圆饭之后,青年们的浪漫佳节才算正式开始。

他们提起装着点心、水果与扑克牌的旅行袋,肩扛录音机,听着罗大佑,男男女女嬉笑结对,在月光下相伴同行,登上矿区周围的小山顶,吃月饼、玩游戏、唱歌,这样的活动他们称之为“赏月”。常常玩到第二日清晨才下山。

或许是因为那些点心的诱惑,又或许是一个孩子对不受约束玩乐到天明那种自由的向往,约莫四、五岁的时候,我对上山“赏月”已是深深着迷,仿佛没有扛着录音机上过山、玩过通宵,中秋节就白过了似的。

入了农历八月,外婆开始做月饼的时候,我就开始费尽心思地粘着大人们,奶声奶气地撒娇,巴望他们“赏月”时能捎上我。可因为我实在太小,上山赏月会有危险,自然不能随同。

大人们为了不让我太过失望,于是为我预备了一个特别的赏月之法。

中秋月圆之夜,他们用老式的木盆盛满了水放在老屋前,对着天上的月亮,回头带着神秘的笑容对我说:

“阿俊,我们把月亮接下来吧!”

我蹲在木盆前,等着盆里晃荡的水平静下来。天上的月亮映照在水里,闪烁着光。我注视着那光,心满意足地伸手轻触“阿亮”。

阿亮的光,在水中荡漾开来。

“阿亮!阿亮!你来照我!”

这回忆就是《天籁集》里记载的这首古老歌谣:“月光堂堂,照见汪洋;汪洋水漫过方塘,方塘莲子香。”

我们今天选用的版本是《孩提时代:两个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儿童生活》这本书附录里的版本。

荐诗 / 梁俊

2019/09/12

第2377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