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身体70%由水泽构成
她体内僻远角落里一定藏有许多游曳的鱼
黑暗中发光的鱼群 从骨髓游至唇边
从隐蔽的湖泊 探出红色的鳍
又迅速返回脊背后的巢穴
如一个未投递的吻?不同意见?
抑或感应到不可思议,未知而美丽的危险
幸福尚未开始战栗。鱼群侵袭
——一次小型的精神失常
我的仓惶,渴念,嘤嘤腹语
我的莽闯,野性,傲视群敌
在沸腾的心湖中熔炼,悄悄冷却
鱼刺凝成铸铁,敲打炉体
随着被榨干的最后一滴汗,滑出体外
当我在雨天醒来对着爱人按下断裂的琴键;
大脑空白费解生活为何走到这里;
诧异身体一天天不属于自己;
那似乎是在等侯——
鱼群捉摸不定的讯息
谁又注意到邻座姑娘迅速擦去的泪水,
里面有尾蒸发的小鱼
自始至终我被这些游来游去激起泡沫儿的鱼搅得心乱
它们不构成任何行动,也不会真正消失
却千真万确带走了一部分命运
作者 / 戴潍娜
读戴潍娜这首《她周身幽僻角落里藏有许许多多游曳的鱼》,将会发现,幻想之于诗的价值,就在于它既能催动诗蕴的绵延,又能照见人们有关现实存在的感知。
戴潍娜的诗歌语言自由而杂糅,描述与判断并行,又兼备绵长的与短促的、奇警的与松弛的句式。语言的自由不羁,当然和思维的活性直接相关。在这首诗中,诗人凭借百分之七十的比重之大,把人体的水分,具象化或者说对象化为可视的“水泽”。这种比拟,自然是无端的,它和所有诗篇一样都是语言的幻想,所依赖的仅仅是诗人的直觉力和想象力。从“水泽”,语言自然而然地横向转喻到“鱼”这一词象。在有关“鱼”的抒写中,诗人将完成她无端思绪的绵延,并给出她把人体水分想象成“水泽”的理由。从诗歌生成的逻辑来看,表现“鱼”的欲望,才是诗人生发出“水泽”想象的根本原因。
诗人并没有让诗思沿着“鱼”打开的闸门继续迁移漂流,而是从这扇方便之门里,回看自己的性情起伏和生活处境。有时候,那些“鱼”是抒情主体的心灵暗涌,“如一个未投递的吻”;有时候,那些“鱼”又象征着抒情主体意志中纠结甚至是自我否定的部分,仿佛是某种“不同意见”。最有意味的是,这些寄身于体内的“鱼”不但“捉摸不定”,而且有着方生方死的属性,一旦进入意识就会“蒸发”或“滑出体外”。总之,“鱼”在幻想中的浮现与消隐,映照着肉身的枯荣,和心灵事件无可止息的生生灭灭。试想,在流淌不休的时间之河里,除了这样看不见的神秘之物,有还能有什么能够“千真万确带走了一部分命运”呢?
这是一首奇思妙想之诗,最终收束为诗人对时间永逝和命运迁改的严肃体悟。幻想与沉思惊奇相遇的地方,就是语言打破沉默之处,也是诗神驾临之处。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