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中只有两件事

20140827

孔子

我的生命中只有两件事,出生和灭亡。
我不曾唱过那支辱没我的歌:
泰山就要倒了,房梁就要塌了,哲人就要死了。
我说过下面的话,舌头老掉了牙:

因为空气中没有仁爱,我要求仁爱。
因为大地上没有忠诚,我要求忠诚。
因为人心中没有惧怕,我要求惧怕。
因为我终将一死,所以我指鹿为马。

多少人用我的头脑思想
我的头脑却空空荡荡。
我的教育完全失败。
我的学生只配做塾师。

而我的诗歌只剩下了偏旁。
我的名声只剩下了羞耻。
我的灭亡只剩下了棺材。
我的棺材只剩下了木板。

但是,谁在鲁国的乡间小道上看到过我的身影?
谁享用过我亲手腌制的腊肉?
谁,在一次私人谈话中小偷般记下了
那些完全不属于我的可怕的言辞?

我知晓大多数不可靠的事物。我懂得遗忘。
我写出了它们:一两个年龄。
寒冷的冬夜我偶然梦醒
听到的只有一个声音――

风的呼啸,风的生长,风的灭亡。
当我听到万籁俱寂唯余风的声音
我的儿子便是姜子牙或伍子胥
虞舜或纣王,周公或仲尼。

我写下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我写下了乌托邦――一个旧魂灵。
我命中注定也写下了历史:我的三千弟子
七十二种黑暗,七十二道鬼影。

作者 / 清平
选自 / 《先锋诗歌档案》,西渡、郭骅 编,重庆出版社,2004年

 

孔子的形象最直接地来自《论语》中他的话语和对他只言片语的描写,随后一代代人对他和弟子们的谈话进行不断的阐释和解读,儒家思想和政治的勾连越加紧密,孔子的面目似乎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越来越扭曲。而他的真正面目是什么样子的呢?或许答案只能在读者自己心中。

这首诗是作者对孔子形象的一次大胆塑造,一次对惯常的颠覆。在此,孔子变为一个极具怀疑思想的人,以戏剧独白的形式诉说了别人对他的误解和歪曲。孔子不再是退居在儒家思想帷幕后的一个面目模糊的人影,也不是被刻板的道德家反复利用的傀儡。他是一个饱含个性而鲜活有力的人,他在痛陈、反思着自己的一生。

除了对孔子形象的崭新塑造,这首诗的语言极具魅力,修辞上多用排比,重要的是在排比的同时,诗句的意义也不断推进,犹如一排排越来越猛烈的海浪冲击着读者。作者又在惊涛骇浪之时一笔荡开:“但是,谁在鲁国的乡间小道上看到过我的身影?”让人看到孔子精神中另一片宽阔深远的海域。而后笔墨又慢慢提力,借助着“风”,又掀起汹涌的万顷波涛。

荐诗 / 冬至
2014/08/2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