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不绝的得意

from-rainday-on-a-rainy-day.jpg!Blog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 / [晋] 陶潜
选自 / 《陶渊明集校笺》,龚斌校笺,里仁书局(台北)2007

 

1999年有一部超级励志神片《美国派》,讲述了一群挫男约定在毕业派对上一起告别处男生涯,最后真的以各种方式达成心愿的故事,最后的奇葩路线包括受气包和古怪乐手、科学家和同学老娘等等……当时我朋友Coo对此片的评价是:很好!耕者有其田。

这个评价是很有人文关怀的,就像我有幸参加过几次文艺青年聚会,大家共同举杯,祝酒词都是“祝愿世界和平”。仔细想想,很多人的心愿就是这样:生活平安,所有的人平白如常,各安天命,每个人各有其小小的得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仅仅是自我的陈述,并没有特别的出色。“心远地自偏”,就开始有自我安置、不给社会添麻烦的意思,从自我入手,已经开始渐入佳境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个千古名句,更是身体力行,向人们展示了不仅可以随遇而安,还可以随遇而享乐,更可以随遇而找到小小的收获和得意。你看,远离政治,我还照常结庐,离群索居以后,我还可以去采菊,闲适自得之中,又悠然见到南山。正是一种“我就想要这个东西,而它恰好在那里”的感觉。这样的看山得山、戏水得水,才是真正的清虚冲澹。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亦是如此,一片乾坤尽在此中,我欲辨则辨,已忘言则随它去,无论如何俱是我之得意。像后来的一代高僧贯休和尚,说的却是“万事何须问,良时即此时。高秋半夜雨,落叶满前池。”(《秋夜作因怀天台道者》)咦?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何须问”?谈谈又何妨呢?为什么一定是“高”秋和“半夜”雨?岂非有因时因景之嫌?总之机锋太尽,生生落了下品。

陶渊明这首诗写的是自己,有意无意做的却是整个人文精神的投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下意识地出现了百鸟归林的大秩序。也是在这样的世界秩序中,每个人才能悠然地寻找自己小小不绝的得意。

我的朋友Coo有首诗(《旧诗》)与此相仿:

太阳在西面的山坡
眼望着绥中,缓缓下降
白杨树掉光了叶子
显得更挺拔
炊烟开始飘起
在每一座房屋的头顶
一个青色的人赶着牛群回家
这些牛都是他的

四少评论说,可惜最后一句多余,直落入了“有我”的俗套,葬送了前面所有“无我”的努力。我以为不然。

炊烟在每个房屋上飘起的时候,归巢的归巢,收工的收工,而这个青色的人赶着一群牛,也在回家的路上,这个在世界中自安其命的人,此时的满足,正是他小小不绝的得意。随遇的满足和收获,说出来,又何妨。

荐诗 / 陈可抒(微信号:可能的抒情)
2014/10/21

 

题图 /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