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输给爸爸,但他总是说胜利是属于你的

 

WechatIMG146

题图 /秋山亮二

童年

十二岁的我
和爸爸打完乒乓球
五盘皆输
而我最
恨的是
爸爸那句话——
胜利
是属于你的

作者 / 艾蒿
选自 《中国先锋诗歌地图·陕西卷》

“早安,打工人”,是“奔涌吧,后浪”的灯谜底;“躺平”,可不就是交给“内卷”的答题纸么。拍过每一个实习生肩膀,笑脸盈盈地讲“要努力”——老板们的御人之术自然信不得。在今天仍然用“胜利是属于你的”来搪塞后辈的不解和焦躁的那些父亲们,又是出于迂腐的天真,还是虚伪的侥幸呢?

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里指出,代际冲突不只是价值观上的矛盾,其“深层次原因是经济问题,尤其是收入分配”,“组织结构中的一些机制促使人们随着年龄的增加可以获得更多的权利,这使得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权利不平等”。代际公平是关于资源配置的制度议题,而代际冲突是阶级冲突的一个症状。

研究20世纪60年代欧美社会的反文化运动时,程巍就特别揭出其中代际冲突的维度。5月风暴、嬉皮和“垮掉一代”,那场“资产阶级清除自身人格构成中的非资产阶级因素的革命”,那场“资产阶级夺回旁落于贵族和左派之手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的文化领导权”的革命,正表现为一场“中产阶级的孩子反叛中产阶级的父亲”的代际冲突(《中产阶级的孩子们——60年代与文化领导权》)。看上去教育和文化不断夯实着既有的阶级现实,新旧代际不应存在什么矛盾,但事实上,资本主义的内置矛盾一再加深着其中的撕裂:“中产阶级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节俭,却又希望别人的(同样是中产阶级的)孩子大肆消费——消费他们自己的企业出产的商品。”这导致社会对立并不直接表现为阶级矛盾,而表现为“乡与城、前现代与现代、美国人与新移民、大众与知识份子、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禁欲主义与享乐主义之间的对立”。因此,在国家经济腾飞、社会全面富裕的同时,社会文化空前撕裂;对于年轻人而言,虚假旧知识与残酷新现实的断裂难以弥合。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狭窄的阶层晋升通道、枯燥平庸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让他们史无前例地对社会未来和个人前途感到失望迷茫,最终走向与父辈决裂的斗争之路。

当然程巍也批评过:“60年代反文化运动不是一场同时改变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文化构成的总体革命”,而只是“文化和生活方式领域的一次革命”,“即便它采取街头造反的形式,也将街头造反象征化了”。其结果是用政治上的相对主义消解了激进主义,所有关于乌托邦的政治热情在此之后都难以成形。这对于今天惯于用种种亚文化方式来“表演反抗”的当下,仍构成必要的警示。

时代环境都已不同,当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所致的鸡娃竞争、社会老龄化所致的新版生育管控,都将带来代际关系上更多的新问题。制度安排能否及时、有效地予以回应,还很难说。不言而喻的是,如今孩子们所经受的重压和撕裂似乎远超前代,或许一次完全不同形式的爆发将被召唤而至。

对不起,在这举国共度天伦之乐的日子里,我给不出一次足够阳光灿烂的分享。这首诗并不是读给孩子们的,它是在提醒成年人。就像30年多前罗大佑就在《未来的主人翁》里提醒过的那样:

别以为我们的孩子们太小,他们什么都不懂。
我听到无言的抗议在他们悄悄的睡梦中。

荐诗 / 脱脱不花

第3004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