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若有变故
请在淤泥里
把我捡起
我所希望的归宿
是在枝头,像一颗
成仁的核桃
作者 / 施茂盛
施茂盛的这首《核桃》虽短,却是一首咏物诗的佳作。在施茂盛的笔下,“核桃”从食材成了某种英雄的象征。
通常来看,我们看见淤泥里的核桃,很难产生一种“事件感”,会更多的把核桃归为一种“物”。而施茂盛用将核桃拟人化的方式,在扩大了核桃原有的可能性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方式以及感受方式。
这首诗的结尾尤其妙,在这里,“成仁的核桃”在我看来有三层意思,第一层就是核桃作为“果仁”的一面,这也是核桃自然属性中的一面;第二层则是核桃作为“人”的一面,这种拟人化处理使得核桃的这一面在诗中充满了戏剧感,有一种“悲剧”的想象力在里面;第三层则是“仁”的一面,这种出“淤泥”,而走向枝头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关于“仁”的修炼。
记得里尔克曾经写过,“建立起一座庙宇,在你的听觉深处。” 我想在这首小小的《核桃》里,诗人虽没为我们建立起“一座庙宇”,却在这“淤泥”和“枝头”之间,在一枚小小的“核桃”内部打开了一扇通往“庙宇”的“戏剧”之门。
或许,我们能通过这首诗能觉察到,原来我们心里的“仁”和核桃里的“仁”,还能离得那么近。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