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近在眼前,我却不敢伸手

WechatIMG12043

题图 / Lee Na

完美世界  

野苹果挂在枝头,没有人采摘。
世界的构成如此完美。

云雀从冷光中飞过,
惊扰云杉们固守泥土的清梦。

溪流间的灌木丛,抱着石头,
戴着黑暗的面具,独享人间食粮。

罂粟花的时刻,横木抗拒着水流。
死亡的花朵开了又谢,谢了又开。

我们如此接近苹果,却不敢伸手。
……以免摧毁这完美世界。

作者 /  育邦

 

越是微不足道的事物,越可能掌管着某个“系统”的“命门”。这是我们从无数类型的文学或艺术作品中,都会看到的一种设定。

史蒂文斯的诗歌《坛子轶事》之所以有名,就是因为诗人赋予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坛子君临天下,统帅一切的神秘力量。如果那个被放在田纳西山巅的小坛子被拿走,群山将失去拱卫的核心,以坛子统帅的这个完美世界,也就此坍塌。——这样世界多么脆弱!

今天这首诗,诗人育邦将类似的“使命”安排给了一枚野苹果。如果说田纳西的坛子是一种“天下危难系于一身”的向心力聚合性设定,那么在这首诗里,育邦则采用了一种离散式矩阵设计。除了“野苹果”之外,还有云雀、云杉,溪流间的灌木丛、激流中的横木,以及开了又败,败了又开的罂粟花(死亡的花朵),共同组成这样一个“完美世界”的矩阵。

在这样的设计下,野苹果因为缺乏了田纳西坛子那样的统率性,似乎号召力没有那么强大了,但也恰恰是这样的设定,使得完美世界里的每一个构成者,不论是野苹果,灌木丛还是罂粟花,缺了谁,都将不再完美。

我们如此接近苹果,却不敢伸手。  
……以免摧毁这完美世界。

什么叫“牵一发而动全身”?野苹果就是这样一根微不足道的悬丝。诗人了解这其中的奥秘,所以即便如此接近,即便苹果本身又是如此充满诱惑之物,也不敢贸然伸手去采摘。

美好的东西往往脆弱,做出一个采摘的动作并不难,但是要把一个摘下来苹果再还原回枝头,让被摧毁的世界完全复原如初,就永远不可能了。唐朝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写《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写到这里,得知香港作家倪匡去世,总是被采摘的世界,它的不完美又多了一些。

荐诗 / 流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