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像不可言说的命运,也不像草,也不像站在草里的我

配图 / Laivi Poder

 

比喻   

花像花,水像水
风筝像风筝
漫长的人群,漫长的季节
漫长如同过去的季节
人群中的人总是那么孤单

没有什么像傍晚
像海,像海里的傍晚
像穿过手心的铁轨
没有什么像不可言说的命运
也不像草,也不像站在草里的我

但我看见你了,从想起秋天开始
你坐在,低低的石阶上
石阶像一个黑黑的脚印
脚印像蔽败的叶子 叶子
像鸟的书页 书页
像翻动的水 水
不像你,你什么也不像

你还坐在石阶上,那么小
那么恍惚,那么像
我们俩傻乎乎的爱情

作者 / 商籁

 

比喻是一种古老而原始的修辞,大概人类在语言表达的进化过程中,想要更加形象地描述某个事物的时候,会想到拿一个大家都见过的东西去类比那个未曾见过的东西,以求获得一个直观的表达。类比注定是不全面也不准确的一种描述,它胜在突出了陈述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某个侧面或特征,因此容易让人印象深刻,尽管这个印象或许会产生某种误会。

很多别的修辞方式大概都是在比喻的基础上累积叠加产生,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更加丰富更加多姿。但语言的表达终究是有限的,对基本词语的理解与感觉每个人也都无法达成完全的一致,更何况是修辞呢?这是语言的穷尽处,也是更多可能产生的罅隙。

所以在语言与修辞的过度繁盛之后,当诗人认识到修辞的无力,认识到一件事物最可类比的只有它自身,而非其他相类之物,比喻就回到了事物最初的源头,回到名与实最初的相符和悖谬之间。“花像花,水像水,风筝像风筝……”这好像是废话,但不是废话,这是在文化与审美的积淀之上的一种返璞归真。

商籁的这首诗正是利用了这种比喻的无力而重新让比喻产生更大的效能。一切只能像它们本身,而没有其他什么像它们本身。诗人巧妙的运用了这种比喻之间的黏连和逆转,加强了语流的转向,顺势而下,随词赋句,在“像”与“不像”之间不断的跳跃中袒露出一段美好的回忆。

在我的阅读视野之内,商籁是当代诗人中别具风格一位诗人。他似乎致力于一种“纯美”诗的写作,运用典雅的语言范式复现中国诗歌的古典之美。这并非那种虚假浮泛的词语堆积所能达到的,必然基于对汉语文字的敏感和传统美学的扬弃,形成一种沉静典雅的风格。一种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境界,在当代诗歌写作中颇为挺出,识别性很高。

 

荐诗 / 流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