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配图 / 小村雪岱《青柳》

蝶恋花  

暖雨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剪灯花弄。

作者 / [宋朝]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起笔很有新意。“初破冻”的季节,“晴风”可以理解,“暖雨”却很主观,但如不用一个“暖”字,“柳眼梅腮”,又如何“春心动”?有版本是“暖日”,“暖日”比起“暖雨”,表现力究竟差了一些,毕竟日暖人人有感,雨暖只有心动者才能体会。

“乍试夹衫”,“山枕斜倚”,“夜剪灯花”三个细节突出一个人独守空房的无聊与无端。尤其“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之句,常被人称道,以为是入神之句,写景最工,是婉约词中的正品与神品。

李清照出生于1084年3月13日,今年正好是其诞辰940周年。人称李清照为“千古第一才女”,其词婉约,是女人中的女人,其诗雄壮,更是男子中的男子,常出别人所不能言亦不敢言,颇有宋代女公知的风范。

但像李清照这样有如此崇高文学地位的女诗人,在中国历史上大概是一个孤例。她的出现,有一定的偶然性,大抵也只有在北宋这种经济富足,文化繁盛,文人气息浓厚的时代才会出现。再加上北宋历史的骤然衰变,带给诗人的巨大命运转折,”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放在李清照身上,也是贴切的。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宋朝大臣,也是文学家,是苏轼的“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她的母亲据说为宰相王圭长女,也以文辞著称。生在如此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结交的又都是如晁补之、张耒这样的人物,不能不耳濡目染。李清照自小便有诗名,人称其“才力华赡,逼近前辈”,16岁就写出后世广为传颂的《如梦令·昨夜雨骤风疏》,17岁写诗给张耒,谈的却是对“安史之乱”的认识,表达对时局的担忧。

李清照青年时代,正是徽宗朝堂党争最为激烈的时期。在她18岁与当时还是太学生的赵明诚结婚后,他们的生活就间接收到了政争的影响,有聚有散。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和他的老师苏轼一样,都属“旧党”,遭到新党的打压,导致他在京无官可做,家眷亲属等也不得居京,只能回到原籍章丘,这间接导致年轻的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的分离。李清照为父亲的遭际曾上诗公公赵挺之,希望得到援助,但没起什么作用。赵挺之政治面目比较模糊,虽然归属新党,但实际上是一个游走在新旧两党中间的人物,且与新党权臣蔡京不合,难以对李格非施以援手。直到徽宗罢免蔡京,赦免元祐党人(旧党)之后,李清照才又得以回到汴京与赵明诚团聚。不料两年后,蔡京复职,赵李两家同时遭难,夫妇二人只得再回山东。后来赵明诚分赴各地为官,更是聚少离多,李清照有多首词都在写这种闺中离情。

其中《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和今天这首都比较具有代表性。所不同者,《一剪梅》写于早期,是属于新婚不久的相思,而《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则写于晚年,其时赵明诚去世多年。而这首,传递出来的是一种生活安稳下的离愁,情感深沉细致,都不同于前后之作。

附上前后两首,三首诗,从小儿女,到未亡人,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暗含了闺怨离愁中的历史风云变。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孤雁儿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荐诗 / 流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