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脑子速度非常之快,
快过了会议、闪电和时代。
没打腹稿也能顺利通过,最多
双手抱紧头脑,当致命一击到来。
像受难的知识分子保持风度,
它的形象变成了可怕的启示。
谁也不会注意路边的核桃树,
当它默默从风景中结出智慧。
完美的智慧仿若一阵风消失
脑子空了,脑壳撒落一地。
只为了品尝这智慧的标本
从小我就会在门缝里将它挤碎。
而现在,时代的巨锤已然倾斜。
弃置不顾,我已慢慢熟悉
女性的核桃夹子温柔的姿势
慢慢加强力量,直到它迸裂。
我吃着这些人脑以形补形
谨遵中医的教诲,毫无悔意。
没有人能够指责我,除了
我想起那核桃就像我自己。
2016.6
作者 / 王东东
核桃作为一种干果从气质上就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十分接近。苦,干,人脑状,虽健康但并不可口,不易下咽。在这首诗里,身为知识分子的王东东用核桃来比喻自身,也是颇为恰当。
然而核桃作为人脑的象征,它从生下来就意味着要面临各式各样的危险,无论是面临“门缝”还是面临“核桃夹子”,其命运都是“迸裂”,化为营养,并汇入某个更大的“核桃”的“脑海”之中。诗人在品尝着这一“智慧的标本”的同时也在托物言志,表现了一种为了某个“终极对抗”做出反应的决心。
当然,人脑虽然和核桃在外貌上相似,但是其中有一点是核桃所不具备的,就是柔软,呈流体状。有时候,我们常用“脑子进水了”这样的比喻来形容自己或者别人的迟钝,但是我们何尝不羡慕像水一样的人生?能够随物赋形,生生不息?
无论是作为“核桃”还是作为“人脑”,或许我们只有我们学会了“硬”与“软”之间的辩证法,才能更好的适应这个到处是“门缝”的社会。毕竟,“门缝”虽能夹碎核桃,却无法夹碎那日夜流淌的大河。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