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完全不知道,他们规定给孩子的知识有多坏

配图 / Miho Ichise

每年九月

每年九月,当新学期开始,
女人们站在市郊的文具店里,
为孩子们购买课本和练习簿。
她们绝望地从破旧的手袋里
掏出最后几块钱,抱怨
知识的代价如此高。她们完全不知道
那规定给他们孩子的知识
有多坏。

1937年

作者 / [德国]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翻译 / 黄灿然

 
又到了9月初,开学季。每年这个时候,关于开学和与教育相关的新闻总是层出不穷。

布莱希特这首诗写于1939年,正处于德国纳粹政府如日中天的时期。读完这首诗,我突然对那时纳粹的教育情况产生兴趣,看他们如何在教育中传播他们所规定的知识,以及它们到底有“多坏”,便开始查找资料。

结果搜到一篇2015年1月28日光明网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德国纳粹黑色教育:只学为国而死,不学为国而活》,作者是当年一位在德国求学的中国留学生,名叫夏芊若,当时已经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

他在这篇文章中首先介绍纳粹之前的德国魏玛共和国的教育情况:

德国教育家威廉·冯·洪堡(1767-1835)认为,人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国家的义务就是保障个体的自由。因此洪堡主张国家必须保证教育的自由和独立性,限制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干预,这样才能培养出好的国民,提升国民整体的素质。

紧接着,他开始介绍纳粹时代的教育状况:

到了纳粹时代,纳粹党的教育制度一步步取代了魏玛共和国的教育体制。希特勒的独裁替代了人民自主权。“宣誓”曾是德国学校的传统。在魏玛共和国初期,誓言是:“我遵守和服从宪法。”可在希特勒之后,誓言变成了:“我遵守和服从领袖阿道夫·希特勒的领导!”
……到了1934年,纳粹又建立了帝国教育部,把教育政策和机构置于纳粹的领导之下。在以“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名义而把国家和社会一体化的进程中,学校成了培养纳粹人的重要基地……著名的“烧书运动”就是德国大学生联盟的学生在纳粹教授的支持下在公开场合进行的。
在德语课上诵读文学作品是德国的一种传统,但是在纳粹时期,读文学作品主要是为了煽动学生的战争情绪,大力歌颂历来战争中为了德国而献身的英雄。课文中也不断宣传为了国家和民族而放弃个人需求、幸福、甚至生命的榜样,努力在学生的脑袋中建立一个意识,那就是:在国家的利益面前,个人没有自身价值,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一个纳粹时代长大的德国人后来在一部反省纳粹历史的纪录片中感叹道:“我们从头到尾都在学习为了国家而死,从来没有学习过为了国家而活!”

作者在文章最后指出:

西方启蒙教育提倡每个人都有价值,这种价值在国家面前必须通过基本人权得到保护,国家的首要工作就是维护个人价值,并通过国家手段使个人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发挥出来。而在纳粹时代,这些意识全部都被毁灭了,个人消失在纳粹掀起的全民运动中,每个人都被迫承担纳粹肆意给予的任何一项义务和任务,包括杀害别人以及为了所谓的理想、抱负、大局而牺牲自己的生命。每个人都可以被利用、被动员,成为折磨杀害他人的人;另一方面,每个人又都处于被轻视、被侮辱、成为被他人折磨杀害的对象。

 

荐诗 / 流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