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爱的某种东西走上前来说:我是沉默

配图 / Cheryle Onge

课堂

一棵树进来鞠了一躬说:
我是一棵树。
一粒从天空撕下的黑色影子说:
我是一只鸟。
降落在一只蜘蛛网上
像爱的某种东西
走上前来
并且说
我是沉默
但是在黑板上纵横着
一头民族的、民主的马
穿着背心
它重复着
在它每扇耳朵上刺着
再三地刺着
我是历史的动力
并且
我们全都
热爱
进步

勇气

战士的愤怒
在教室门的下方
叮咚响着
一条血腥的小溪
从那里开始
对于无辜者的
大屠杀

作者 / [捷克]米洛斯拉夫·赫鲁伯
翻译 / 崔卫平

 

一棵树本该在野外自由舒展它的枝叶,而不是在教室里摆出谦恭受教的姿态。一只鸟以堕落天使般的姿态与天空分离,并且退行到影子的地位,只因那简单粗暴的撕扯。正在爱的某种东西,如被网罗俘获的昆虫般微小、柔弱,竟然是沉默。树、鸟、沉默,这些受制于强力而被扭曲了本相的拟人化意象都在郑重其事地宣告:“我是……。”

我们何时需要特意宣告自己的身份?被罔顾、被漠视时,需要被认知、被尊重以彼此相交时。不过,这种宣告对树是不言自明的,对模糊的“黑色影子”和“某种东西”则是一种显明。另外,树向下扎根向上结果,鸟和沉默却都在下降。虽然处于不同的位置与视角,它们却在宣告中连为一体,共属于同一个课堂——纯良却可能遭受戕害的自然与不得不沉默下来的爱,在本应如圣殿般庄严的教室里,是否该被张扬与传承?

在我像个蹩脚的侦探,尚未理清这些蛛丝马迹时,意象就来了个强有力的转折。“但是”,纵横的马(穿着背心、在耳朵上刺字,意味着它也是被人类驯化甚至奴役的工具,即便驰骋,也只在黑板上)带来一股压迫性的力量——或许是激进的民族主义和被滥用的民主——再三地宣告:“我是历史的动力。”这样的重复(重复是说教与灌输的常用手法)是为了消解此前所有的宣告,从而有效地宣扬所谓的勇气与进步,以及展现或达成这一切的战争——正义化、理想化、激情化的战争。

此时,来自自然界与人性深处的美善都暂归沉默了吧?与黑板上的宣教相应的是教室门下流淌的无辜者的鲜血。它被比作叮咚作响的小溪,那原本是多么清新的自然意象,人类的文明却有化水为血的能耐。如此,成人用洁白的粉笔和无辜的鲜血书写并训诫时,被迫聆听和观看的孩子又被期待长成怎样的战士呢?我不想追究这样的场景是否与诗人经历或见证的某场战争或某种教育有关。在日光之下,在历世历代,所有自以为义的极权统治都会这样忽视或践踏不言自明的美善——从上头而来或向上结果的美善。

我想起一部英国电影《二加二》:一位教师在黑板上演示“2+2=5”,一个男孩坚持“2+2=4”(不能忘记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里的一句话:“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随即被三个戴红袖章的高年级男生(他们面无表情,异口同声地说“2+2=5”)枪杀(他们仅仅是做出持枪的手势,手上没有枪,火花却是真实的)。男孩的血从黑板上的“4”开始,流淌成细弱、清洁的小溪。最后,所有活下来的孩子都反复回答“2+2=5”。但是——这是创作者出于信念留给自己的转折吧——其中一个男孩在作业本上把“5”涂掉,改回了“4”。在部分幸存者稚嫩的心灵里,2+2=4已经烙下了火印,这就如同树会根深叶茂地迎风招展、鸟会在空中自由地飞翔、爱不必受缚于任何网罗。

今天人们总爱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呀,我们要抢着跑,以树木扎根、鸟儿展翅的速度,把不会被迫沉默的爱传递给他们。前提是,我们得知道何为真理、公义、自由、民主……我们得先教育自己。

 

荐诗/匙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