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见你了,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找你……

配图 / Sensetus
bedtimepoem

不知道为什么

从Kumeu去往Massey的路上
一群牛在草场吃草
健硕的尾巴驱赶着
虚无的蚊蝇
不知道为什么

有流水淙淙,就有木栅栏、小石桥
一些紫红色灯盏般的花
开在枝形灯座
春天还没来临
植物已开始喧闹
不知道为什么

把我投入旷野的
也会将我提上高空
亘古的风吹拂着亘古的空无
那些消失了的人正在慢慢回来
他们都长着相同的脸庞
不知道为什么

车辆驰入一个高坡
看见月亮就在前面
忽而隐入云中
而此时是正午
不知道为什么

很久没有见你了
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找你
想到你会很快把我忘记
心里忽然有些伤心
又有些释然
不知道为什么

2024.8.13
从kumeu去往massey的路上

 

每当我处于心绪平缓的放空状态,时间的流逝似乎就有了一条情感曲线,这条虚空中的波动线,我用“怀旧感”来解释。

而今天的这首诗,节奏舒缓、音色低沉,与“怀旧感”很有相似之处,诗人描述为“不知道为什么”。

从某地到某地,诗歌展开的是路上即景。这些恒在的、有着赫拉克利特式的和谐的景观,与其说是在被诗人追问成因,不如说,诗人导出了一个前置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诗人反复感慨。

行走到第三节,诗歌有了一个变奏,倒不是语言节奏忽然变快了,而是诗人在高强度抒情的同时,引入了隐喻,像强叙述小说,有时会插入一段对话,来缓解叙述的急迫,以此产生阅读意义上的回旋空间。

而在这首诗里,则是诗人把从某地到某地的旅途,用隐喻悬置成为人生路途。路上即景,也即是人生中途的所见所感。我们穿行在记忆之中,徘徊于相似之间,常常失去又得到,也常常求不来一个解答,偶尔我们会稍作停留,也只为审视一个为什么。这时候,诗歌已经隐隐指向了“命运”的主题,风景的自成风景,人们的来了又去,人生回荡在求与不得的模棱两可之间。

但诗歌并不止于此,道路与人生、空间与时间的抒情类比,并不是这首诗值得推荐的部分。我认为诗歌的气氛营造、情绪铺垫,最终还是要解答这个“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的题词,来自屠格涅夫的《一朵花》:“它之创造成型 / 只为了那一刹那 / 紧贴你的心。”

原因就在最后一节。“你”是谁?指向的隐晦令到最后一节成为超级双关文本,成为诗性压倒哲思性的更耐人寻味的作品。

路途中被忆起的“你”,无论是恋人还是友人,在诗中所形成的复杂的滋味,高度依赖于读者“放空”时的情感底色。诗歌既可以看成是忆起了与恋人互相错过的情绪波澜,也可以看作是友情、亲情被岁月淘洗的思虑波动。也可以都不是。

诗中的“我”和“你”,也可以是朝向未来的自己和朝向记忆的自己,我认为这种更加私密的暗示,更能衬托出不甘与释然之间,反复荡漾的人生况味。有一句俗话“与自己和解”,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呢!

我在学生时代学到了一句话“心如止水,水波不兴”,我以为这个美丽的句子就应当是自己人生恪守的信条,结果几十年来,照样会吵架,会愤怒,会与人争得面红耳赤;照样去摔倒,去爬起,去继续喜怒哀乐。那么该如何看待学生时代的理想主义自我?

甚至,因嵌在汉语诗行里的英文单词,诗中的“你”,被忧伤地填装成为一种乡愁。漂泊与在路上,都是“不在归宿”,但在路上有预设的一个不断接近的目的地,而漂泊的目的地,其边界早已被擦拭得无法辨认,它的模糊感导致它只能成为心灵深处抽象的坐标。

所以,“不知道为什么”并非在关心什么因果关系,而是命名了一种难言的滋味。所以,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脑海泛起的是亲人,还是恋人,还是时间的深渊中孤独的自我,抑或是心底深处被隐喻缠绕的乡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