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Image

古诗十九首之十·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作者 /  无名氏

七夕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作者 / [唐] 祖咏

鹊桥仙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作者 / [宋]秦观

二郎神

炎光谢。
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
爽天如水,
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
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
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
须知此景,
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
抬粉面、云鬓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
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
占得欢娱,
年年今夜。

作者 / [宋] 柳永

 

中国的节日很少能说得清楚,百度百科也不能说清楚,比如七夕节。所有的节日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增益其内容,最后不了了之。中秋节还能卖个月饼,七夕节好像在努力以情人节的方式商业化。

作为文学的题材,七夕节大致包含了这样的主题,乞巧、思念、道男女之情。从内容看缘起较早,我推想在夏商之间已经有这个节日了。在商代已经有三五百人妇女集体纺线织布的劳动场景。在诗经的一些篇章中可以知道,妇女们一般八月开始纺织成衣的劳动,赶到寒冬降临之际完成全部工作,商代末期周民族的儿童歌谣《七月》中有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流火,是秋季开始之日,授衣,是一年至尾给孩子们穿新衣服的日子。少女应该经过培训才能参加纺织劳动,这个训练应该在八月前完成,所以七夕节可以是少女开始学习纺织女红的日子。

所谓织女,应该是黄帝的老婆嫘祖,传说她发明了丝绸,她是这个行业的偶像祖师爷自然没疑问。七夕夜拜嫘祖,开始学纺织、缝纫、刺绣等女红成为少女们的必修课。牛郎织女的故事当是由星座名字后来附会的。但在诗经时代已经成为文学的典故:“跂彼织女(织女星斜挂在天上),终日七襄(一天七次变动位置)。虽则七襄(虽然变换了七次地方),不成报章(没有织成美丽花纹的布)。睆彼牵牛(明亮的牵牛星),不以服箱(不能拿来当车厢)”(《诗经·大雅·大东》)。

写七夕节的诗词多不胜数,我们这里介绍四篇:《古诗十九首之十·迢迢牵牛星》,直写天上织女故事,一句一转(我重新分行成双行体显得更清楚)。

● 先是远景。迢迢、皎皎为互文修辞,牵牛星与织女星相隔多么遥远,两个情义如皎皎明星。

● 然后近景。两个倒装句,写织女织布的情形:素手拨弄细丝,脚踩的机杼札札响。

● 然后议论。一天织不成一匹布,虚写亦实写,可以联想到“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泣涕零如雨为合理的想象。

● 然后再度转向远景,且近写之,大景小而言之,为结句做铺垫。

● 最后结句。终于由天上写到人间、写到诗人自身的叹息。这首诗轻盈婉转,是符合孔子“哀而不伤”审美原则的典范之作,是写牛郎织女之故事,寄一己之情伤。

祖咏的《七夕》诗,写的是乞巧节的故事。可以看出唐代人过七夕节仍然沿用古意。诗写得朴素,但少女们认真的“游戏的工作”的情态,跃然纸面。

秦观的《鹊桥仙》词为情诗,上半阕写天上的鹊桥会,下半阕写约会情人的难舍之情,上半阕有比拟象征之意味,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为广为熟知的大名句。诗风清新刚健。

柳永的《二郎神》词,当然是写与青楼妓女的约会,可写得比秦观的更大器,而且几乎是复调结构,写初秋的利落庭院,地上的人要坐火箭去赴约,天上的人也在赴约——“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楼上私会的情人一边低语,一边还琢磨着楼下是哪个少女在占卜自己未来的情侣。下半阕的“闲雅”二字用得太牛逼,太自信了。作为诗词,柳永可得第一,《迢迢牵牛星》可得第二,秦观只能屈居第三。

飞机、可视电话,使“离别”这样的文学母题黯然隐退,好像是实现了柳永的祝愿——“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但我们的情感怕亦无古人来得丰富细腻。少女每天被都被风吹向世界,有个七夕节作少女节是件好事,爱恋的人每夜都在千思百虑、各自远飏,有个七夕节寄存自己的思虑也是件好事。

荐诗 / 普珉
2013/08/1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