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多时故人少

20140523

 感皇恩•案上数编书

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
会说忘言始知道;
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
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
白发多时故人少。
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
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注释:
⑴感皇恩: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有不同格式,此为双调六十七字,仄韵格。
⑵朱晦庵:即南宋大儒朱熹,号晦庵。即世:指去世。《左传·成公十三年》:“无禄,献公即世。”
⑶霁:雨后或雪后天气转晴。
⑷子云:西汉学者扬雄,字子云。

作者 / [南宋] 辛弃疾

 

朱熹是辛弃疾除陈亮外相知最深的朋友,两人曾多次交游。1194年稼轩54岁时被罢官而退隐,过上闲云野鹤的生活,直至1203年才复出,而朱熹正卒于其退隐期间的1200年。

士大夫隐居时读老庄,是为了慰藉自己强烈的事功欲,所谓入儒出道。越痴迷,往往其背后的外王之心就越执着。当然老庄的虚静无为也无疑有着疗伤息争的神奇疗效。当知己去世,素来重情的辛弃疾其哀伤不言而喻,于是手边的老庄之学就成了他排遣内心伤痛的主要精神依仗。

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自我疗伤的。道可道,非常道,换一句说法就是“会说忘言始知道”,稼轩看到了,既然万物均非恒久,那么一个人的死去又何足道哉呢,居然还“不自能忘”,那真是可笑之至了。按上阙的最后一句,只要知了“道”,那便是梅雨霁,好晴天,死人什么的,原不打紧。或者也可以这样理解,人自死去,天自放晴,世事本应顺其自然。

但又有谁能真的能如此放达呢?作者虽尝试忘言,但最终还是借文字以遣怀。因为对一个老者来说,无论你再怎么放浪形骸,你也是白发愈增故人愈减的时候了,何况这回逝去的更是一个其玄经遗草将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大师级人物。不过虽是如此,文章流传万古足矣,人就不必了,谁不是须臾即逝呢。

荐诗 / oldfive
2014/05/23

题图 / Christopher Jobson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