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爆炸中,也没有感到温暖的你们

640-35为大平煤矿死难矿工而写

一具尸体抬出来了
又一具尸体抬出来了
再抬出来的,还是一具尸体
乌黑,但坚硬,像劣质的煤块
你们,即使在爆炸中
也没有感到温暖的你们
被送进了炉火熊熊的火葬场
黑色的烟雾
把下过地狱的人送向天堂
而在人间,寒风逼近,能源短缺
火葬场
被纳入国家供暖系统

作者 / 姚风
选自 / 《大海上的柠檬》,铁葫芦诗歌

 

巷道爆破工陈年喜写过一首叫“炸裂志”的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我在五千米深处打发中年 / 我把岩层一次次炸裂 / 借此 把一生重新组合”。爆破是爆破工陈年喜的工作,在路面之下五千米一再地爆炸也就成为他的宿命。可是对于煤矿工人而言,煤矿是他们的工作,像劣质煤块那样,遇上一次爆炸就灰飞烟灭,这就是他们的宿命。

2004年10月20日22时40分,河南新密大平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48人死亡、35人受伤。特效和爆破技术在电影工业的成熟应用,使得灾难越来越具有可观性——这当然是对那些配备各类保险、周末常赴影院的城里人而言。在IMax或中国巨幕之下,这些瓦斯爆炸幸存者的描述反而黯然失色。

“嘭地一声巨响,炸药库的大铁门砸下来了!”

“发放桌、机器台一下子吹没了。”

“见到五六个人死在路两边,有的仰着,有的趴着,我快要哭出来了。”

“三声巨响,一百多个兄弟全没了!”

诗里把这些矿工称为“下过地狱的人”,这可不是诗人杜撰的比喻,而是来自煤矿工人们的自嘲。“吃阳间饭,干阴间活”,关于下井这件事,这就是他们所有的话。

诗人姚风并置遇难者严酷冰冷的工作环境和尸体所受的热烈炙烤,在这个对比下,国家的供暖系统显得尴尬可笑。精彩的反讽让这首诗不再流于廉价的人文关怀,而进入到对现实社会的理性批判。这对于诗歌固然是无比珍贵的,可对于那些被侮辱和被损害者的生活,又算得上什么呢。

注:矿难幸存者语转引自《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吴琪《河南大平矿难悲剧》一文。

荐诗 / 脱脱不花
2016/05/2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