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画重点的那些记忆

Sveta Dorosheva

学生们

学生们吃了些东西然后看看新闻,
只是随便看看,然后睡觉。当早晨闯入时
他们发现并没有忘掉所有东西:
他们还能记起画重点的章节里的只言片语,
以及没画重点的章节里的一句话,
记忆挺深刻,奇怪得很;
还有草地上一个同学随便说的话
让人觉得“十八世纪”也需要认真对待。
在洗手的时候他们的自我意识浮现,
发现在洗和高中时 “同样 ”的一只手——
虽然他们的脸已经有了变化。
到达午饭大厅,
他们几乎没有感觉到地点的转换,
他们把餐盘放在桌子上;
此刻,他们看了一下空间的另一个角落:
那是我们在两年前经常坐的地方,
在那里有个叫 “加里 ”的人说过些话,
关于圈子,概念,还有列奥纳多·达芬奇。

作者 / [美国] 马克·哈利迪
翻译 / 光诸

The Students

The students eat something and then watch the news,
a little, then go to sleep. When morning breaks in
they find they have not forgotten all: they recall
the speckle of words on certain pages of
the chapter assigned, a phrase of strange weight
from a chapter that was not assigned, and something
said almost flippantly by a classmate on the Green
which put much of the 18th century into perspective.
Noticing themselves at the sink they are aware
the hands they wash are the “same” hands
as in high school—though the face is different.
Arriving in the breakfast hall having hardly felt
the transit, they set down their trays on one table;
presently, glance at another corner of the space:
that was where we mostly sat two years ago,
that was where Gerry said what he said
about circles, the concept of, and Leonardo da Vinci.

Mark Halliday

 

每次看到好玩儿的诗总是情不自禁想要推荐给大家,《学生们》是一首很有趣的诗,相信每个正在上学和还对上学时的事情有所记忆的人读了都会莞尔一笑。

本诗作者,1949年出生的马克·哈利迪是美国“后现代”派诗人之一。所谓“后现代”,就是经历了现代主义旗帜鲜明的集体大潮之后,孩儿们各自玩耍的产物。哈利迪这个后现代主义诗人,特点就是主题特别家常,语言也特别家常。

批评家David Graham用哈利迪自己造的词来形容哈利迪的风格,那就是“终极大白话”(ultra-talk)。《纽约客》也如此称赞哈利迪的诗:“他写诗罗罗嗦嗦鸡零狗碎,就像超市里的惠特曼,他是一个不把自己太当回事的自白派诗人”。

本诗虽然很家常,但也并非没有诗味儿。它虽然写的是学生生活,但它的真正主人公其实是“时间”。时间过去了,是否真的有具有实际意义的事情发生?这是作者试图处理的主题。它的视角转换也很有意思——注意诗中开始的人称是“他们”,并且写到了“他们”对“自我”的感受,在接近最后的地方突然出现了“我们”,让人怀疑自我意识都是虚妄的。

如果人生经历的只有流逝和遗忘,终究是令人沮丧的。我们一直试图做一些抵抗。我的反应是做了一个公众号“博览绘”,里面经常提起18世纪和达芬奇,希望让读者不用画重点也能记住一些东西。每天洗手的时候,常常因为自己写的一些冷笑话笑起来,把手也忘了。

荐诗 / 光诸(微信号 ghostinthezoo 公众号 bolanhui007)
2014/10/24

 

题图 / Sveta Dorsheva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