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无愧,上帝便是一个多余

0306

康德在下

“在上是宇宙星空”
在心底,该是什么
1784。异乡人纷至沓来
科尼斯堡是异议的家园
书信往来,他未曾孤单
不必娶妻育子,不必红颜荒情
也不窘迫身子的畸小。那身子
恰和这极简的命运:
读书写书教书。溺书
信奉时间。活得比钟表还精准
像透明、直达的自然
几点起床几点睡几点做工几点吃饭。每天
午后三点半,总会准时
走来一个不足五英尺的矮子
在栽有菩提树的小路上
光明得不留下一丝影子

像透明而直达的事物那样
问心无愧
上帝便是一个多余
即便行走坟头,也一如穿过天堂
在坟头,登高临远
所有的高处无不多余
貌似古板人,生于科尼斯堡
死于科尼斯堡
不曾离开。不流离失所
在大地像树一样扎根,像枝叶一样
推心置腹:
只要淳朴、和平的此生
就不必脚踩两个世界
而上帝徒步人间
一如既往。一如一个多余

作者 / 宇向

 

200多年前,在德国科尼斯堡一条栽种着菩提树的小道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会准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的矮个子。他就是伟大的德国哲学家康德。

康德一生深居简出,终身未娶,一辈子过着近乎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读书、写书、教书”,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几点工作几点吃饭,活得比钟表还精准。以至科尼斯堡的市民每次看到康德出门散步时,趁机校正自己的钟表。 直到1804年去世为止,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因此诗人海涅说,康德的一生没有什么生活故事,因为他既无生活,也无故事。

康德的生平貌似枯燥,殊无可言,但他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却举足轻重。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历久弥新,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它们告诉我,上帝在我头顶,上帝亦在我心中。”这句大气磅礴的话被作为墓志铭,刻在他的墓碑上,源自他的“三大批判”之一的《实践理性批判》,它体现了康德坚持一生的思想:“良心就是我们自己意识到内心法庭的存在。” 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自觉遵守内心的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

虽然康德自己也承认既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也无法证明上帝的不存在,但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灵魂不朽、上帝存在。当一个人做到遵守内心道德准则,拥有自由意志时,他便是自由的,他无需去教堂,也无需在《圣经》中寻找上帝,世俗宗教层面的“上帝”是一个多余,因为“上帝在我头顶,上帝亦在我心中”。

荐诗 / 李小建(私人公众号:嬉皮诗)
2018/03/06

题图 / Elena Yushin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