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我在水下藏得很深

1116

岸上,三三两两的人连成了一线。
低翔的鸟落下来,又更低地飞。
在湿地上,一种相反的力量吐着泡①
在柳树下集合、生长,决定着理想。②
烂泥溅起来,一块毛巾已脏,③
那么脏,不像我暮年的呕吐物,④
那么多,不似我的往昔。⑤

阳光收了回去,林中视野开阔。
一个大湖紧靠在挡住视线的
障碍物上。啊,那波光,不敢靠近。⑥
慢慢地,人迹中有了兽蹄印,⑦
秩序中有了讨孩子欢心的混乱。⑧
一棵柳树终于退出了湖区,那些 ⑨
藏不住的,小昆虫,纷纷告别了这个盛夏。 ⑩

作者 / 清平,2000

注释:
① 一种相反的力量吐着泡:指鱼在吐泡。因鸟在下落,鱼在水中向上吐泡,所以是“相反的力量”。
② 在柳树下集合、生长,决定着理想:指生物们(人、鸟等)汇集在此处(柳树下)是一种生长,而其中也有理想的力量,并不是单纯的消遣。
③ 烂泥溅起来,一块毛巾已脏:指鱼(我)在水中看到路上某人携带着的毛巾脏了。
④ 那么脏,不像我暮年的呕吐物:指我在老年时连呕吐物都比它干净,意即,我会一直保持干净之身。
⑤ 那么多,不似我的往昔:指我的往昔很干净。
⑥ 挡住视线的/障碍物:指挡住了远望的视野的楼房建筑。
⑦ 人迹中有了兽蹄印:指有人牵着宠物出现了。
⑧ 秩序中有了讨孩子欢心的混乱:指宠物的出现打乱了原有的秩序,而孩子们很喜欢。
⑨ 一棵柳树终于退出了湖区:指天色越来越黑,在湖区已经看不见这棵柳树了。
⑩ 藏不住的,小昆虫:既指小昆虫在我的视野中藏不住,也指小昆虫在季节的变换中再也藏不住了。

陈可抒 注

清平的诗具有天然的疏离性,诗中总有一些谜底,会以隐秘的线索呈现。

2003年,我在北大一塌糊涂论坛做诗歌版版主,清平的诗被誉为“神作”,十分流行,但又十分隐秘。《小小的知情者》、《春天的书房》,都是非常脍炙人口的作品,而且很有趣的是,它们几乎没有被展开讨论过,仿佛只要反复阅读就足够了,它们是展开交流的一把钥匙,它们就像版面上的一个暗号,一旦你说出它们,就是自己人,就是我们这个小圈子的“小小的知情者”。

虽然这两首诗属于清平早期的诗作,远远无法代表清平的诗歌成就,这两首诗的风格,也完全迥异于清平近些年的诗歌,但是,它们已经初步体现出清平对于写诗的一个重要口味:无论是温润敦厚,还是跳脱诡谲,无论那些“容易读的”,还是“不容易读的”,清平总是习惯于在诗中埋一些隐秘的线索。

我今天选了一首《鱼》,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如上特点:

诗题是“鱼”,但整首诗没有一句直接写鱼,都是以鱼的视角来写周遭的景物——诗题与诗篇互为线索,这是隐秘之一。 鱼,其实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作者明明坐在湖边,却偏要将自己写进水里,仿佛镜子一样的水面能够将他与这个世界相互隔离——诗的主角不露声色,置身诗外,这是隐秘之二。

清平在很多诗中都刻意将自己放在一个观察者的角色,与世界产生较远的疏离感。清平新出的文集名为《远望此地》,很耐人寻味:诗人在此,故而称为“此地”,但诗人又要跳将出来,跳在极远处,对此地施以“远望”。这正是清平的一种写作习惯:跳到自己的上空,以上帝的视角来审视此处。

诗中还有一些细节埋着伏笔。在鱼的视野里,人、鸟、宠物、柳树……一切事物在夕阳湖畔发生着变化,其中有一些“藏不住的”小昆虫“纷纷告别了这个盛夏”。如果小昆虫是“藏不住的”,它们藏得再深,其退场的伤感也被诗人敏锐地发现了,那么,诗人就是“藏得住的”一条巨鱼,始终没有被人发现,而且还藏得十分耐心,他并不出场,却将自己的感情巧妙而潜默地写进诗里。

(本文来自“像胆怯那样美——清平诗歌分享会”诗歌研讨发言稿)

荐诗 / 陈可抒
2018/11/16

 

 

题图 / 长野阳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