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的时候,不要拒绝雨声

 

题图 / Nick Turpin题图 / Nick Turpin

我为诱饵

雨在窗外
不知道它们在说什么
可能具备了思想
可能在讨论
有些人顶着自己的头
在雨中寻找
另一颗让人满意的头

下雨的时候
最好还是把头取下来
随便放在哪儿都行
拒绝任何声音
但不要拒绝雨声
当一回诱饵
让雨去创作

作者 / 余幼幼
选自 / 《我为诱饵》,四川文艺出版社

余幼幼可能是今年香港国际诗歌之夜最年轻的诗人。来港第一天见到北岛时,说了半天话,北岛才注意坐在角落沙发里那个沉默不语的小女孩,还以为谁的女儿。幼幼虽“幼”,诗歌却暴露了她的“心理年龄”。或许她的诗歌应该比她本人年长三岁?

她的诗有年轻人的狠,也有女性写作特有的性别意识,但风格是一种难得的从容、平和与柔软。这是女性写作中很难得的姿态,显示着女性写作在新一代诗人那里的变化——我可以用更从容的态度来表达立场,而不必“金刚怒目”或者“大喊大叫”。最重要的是,你可以看到,她的诗歌仍然是在成长的,在地力肥厚的成都,幼幼的诗歌会有更多可能。

“有些人顶着自己的头,在雨中寻找另一颗让人满意的头”。头在这里成为一种负担,一种对自我的不认同。这似乎是人类一种普遍焦虑。“雨”的角色很独特,像是人类的旁观者和评论者,又像是艺术家。它在窗外,观察着人类的种种。人类需要雨声的治愈,但雨的创作则需要人类的参与才有效。这就需要一个诱饵,诱饵在这里有双重的以为,你可以理解有一点点挑逗,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献祭,就像达拿厄引诱着化作金雨的宙斯。献祭的意思是说,一个自觉的人愿意献出自己,换取一场雨对人类那不满意的头颅的浇淋。

到今天,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已经进行到尾声。来自内地的诗人总共有四位,除余幼幼之外,还有毛子、郑小琼和周云蓬。毛子在第一夜登台朗诵时,首先就提到读睡,说读睡不仅是一个诗歌新媒体,还是一个有态度的诗歌传播团体。郑小琼在读诗座谈之余主要负责在街头迷路,而周云蓬则是那个为迷路的诗人指路的人。

今年香港诗歌之夜正值十周年,史无前例的邀请了30多位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语言的诗人,阵容空间强大。本次诗歌之夜的主题是“言说与沉默”。用北岛的话说,愿与会的国际诗人与华语诗人们,能够跨越语言、文明和地域的边界,在言说与沉默之间,寻找创造与爱的表达的可能。

此时此刻,我是坐在剧场里,在周云蓬的歌声里编写这篇推文的最后部分,只听得耳边是这样的歌词:”魂归何处,北方不可久留,长夜漫漫,黑暗没有尽头,星光颤栗雪落无声,眼泪转瞬就结成了冰,家里有灯照亮你远行的路。“

荐诗 / 流马
2019/11/24

第2452夜​第2452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