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路困顿又疲乏,但人人都有一张床位

WechatIMG4581
题图 /Owen Gent

登高

这条路总这般向上盘旋?
是的,直到终结以后。
今日路程将要花去整个白天?
从清晨到夜晚,我的朋友。

但哪里会有过夜的地方?
当漫长夜幕降临,会有一个屋檐。
它会否从我面前藏入黑暗?
你不会找不到那个小店。

夜里我会否遇见同路的人?
有许多人行在了前边。
当我见着,需是呼召或是叩门?
旅店的人不会让你久等门前。

旅途困顿又疲乏,我能否得着慰藉?
那些劳苦会有酬报总归。
那里将会有床,备给我和所有来客?
是啊,凡是来者都有床位。

作者 / [英国]克里斯蒂娜·罗塞蒂

翻译 / 照朗

Up-Hill

Does the road wind up hill all the way?
Yes, to the very end.
Will the day’s journey take the whole long day?
From morn to night, my friend.

But is there for the night a resting-place?
A roof for when the slow dark hours begin.
May not the darkness hide it from my face?
You cannot miss that inn.

Shall I meet other wayfarers at night?
Those who have gone before.
Then must I knock, or call when just in sight?
They will not keep you standing at that door.

Shall I find comfort, travel-sore and weak?
Of labor you shall find the sum.
Will there be beds for me and all who seek?
Yea, bed for all who come.

Christina Rossetti

they living it up at the hotel california.
what a nice surprise,
bring your alibis.

“relax”,said the night man,
“we are programmed to receive.
u can checkout any time u like.
but u can never leave!

过去几十年,人们试图用世界政治和流行文化来破解《加州旅馆》这首诗歌。随着《加州旅馆》的风靡,评论家不得不挖掘这首经典的根源,并附和某种文化研究。譬如有人指出加州旅馆就是疯狂的六七十年代。美国梦的享乐主义、自我毁灭,在这首诗歌里都有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个解读,又随着同名专辑《加州旅馆》热卖,成为发烧友与耳闻的听众们的心头好。

社会政治宣言,这也是作词人之一唐·亨利在多个采访中所表达的。唐·亨利所反对的是单纯的理解,譬如将酒理解为酒精饮料。但这首全球流行的超级经典,远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加州旅馆》的歌词借用了基督教类型诗歌的某种创作理念,熟悉狄金森和但丁和读者想必深谙此意。歌词涉及了某种传统的冲突:黑暗与光明、善与恶、青春与衰老、精神与世俗。在这个标准的尽头,是《加州旅馆》呈现给所有人的答案:美国梦的堕落、纯真的逝去。在起伏而流畅的歌曲里,听众跟随着歌手们缅怀着某种逝去之物。

但《登高》走得更远。这首发表在《麦克米兰杂志》(Macmillan’s Magazine)的作品,让隐幽的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著名一方。

在《登高》这首诗歌里,唐·亨利和他的老鹰乐队扮演了一个发问者的角色。他问,“今日路程将要花去整个白天?”他又问,“但哪里会有过夜的地方?”发问者渴望抓住某种确切的东西,就像《加州旅馆》所传达的醉意和美好一样。

“从清晨到夜晚,我的朋友。”“当漫长夜幕降临,会有一个屋檐。”这样的回答会不会看起来很消极?是的,它的确是。可是,在回答的不确定性里,恰恰暗含着一种确定。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很简单,人是无法给自己一个确定性的,用一个术语来说就是,人是无法自证为一种主体的。主体必然来自于他者。

他者才能赋予主体的合法性。有时候,他者被称为上帝;有时候,他者被称为品德;有时候,他者没有称谓,但掌控一切,只需要你细心体会。在现实生活里,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会充当这个角色,他/她会像《登高》的回答者一样,去安抚,去告诫,去想象一种未来。

“道路就是生命”,思想家们说。就像那句俗语一样,“行万里路”。只有踏上道路,生命才能找到它的归宿。所谓“登高”,其实也是寻找神灵,寻找自己的历程。“登高”,这个标题,其实也是文学的一个母题之一,这个母题在《天路历程》《西西弗斯》《在路上》《被掩埋的巨人》等等作品里都有表现。

最后分享《在路上》的一句话,“……我只觉自己变成另一个人,一个陌生人,有如鬼魂附身的幽灵人。我已经跨越半个美国,站在人生的分水岭,身后是我在东部的年轻岁月,前方是我在西部的未来时光……”

祝我们都有自己的道路,也都有自己的归宿。

荐诗/后商

第2899夜

发表评论